前兩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深有體會。作者說在哥本哈根會議開會期間,他想起南方的老母親還在點著煤火爐來取暖。像這樣的情況可能英國的孩子們感受不到。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些事實,就是世界上還有16億人沒有用上電,還有23億人是用煤甚至柴火來取暖和做飯。中國這些年是發展了,但人均用電量僅是發達國家的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千人汽車的擁有量也只有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人口多、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困面大依然是我們的基本國情。我們絕不會再走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但是,我們必須為中國的發展爭得應有的權利。
中國這次參加哥本哈根會議發揮了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可以說我們盡心、盡力了,而且盡到了責任。我們一直希望能夠達成一個有約束力的協議,但是直到我17日參加會議的時候,還沒有一片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大量的斡旋,積極地推進,使哥本哈根會議終歸向前邁進了一步。
我覺得世界各國都應該肯定會議的成果,并且向前看,攜起手來,一起努力,凝聚共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政府一定會繼續堅持這個方針。
新華社記者:提一個關于經濟政策方面的問題。一段時期以來,出現了刺激經濟的政策是否應該退出的討論。我們明年還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溫家寶:這是一個很重大而且很嚴肅的問題。我一直認為,世界經濟是互相聯系的,但是各國采取的應對危機的政策是不一樣的,政策退出的時機和方式也可以是不同的。我們提出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且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保持宏觀調控的正確方向、一定的力度和合理的節奏。就是說,我們在對待經濟復蘇和經濟持久發展這個問題上持十分審慎的態度。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經濟企穩向好并不等于經濟根本好轉”。其實,經濟根本好轉也還不等于我們的經濟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我們現在還面臨許多問題,主要是:
第一,國際環境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一些國家的經濟雖然開始恢復,但還可能出現反復。外部需求持續減弱這個趨勢還是難以轉變的。
第二,雖然我們的經濟開始好轉,但是經濟的發展、企業的運行,許多還是靠政策的支持,缺乏內在的動力和活力。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過早地把促進經濟的政策退出的話,就可能前功盡棄,甚至使形勢發生逆轉。
- 2009-12-28溫家寶:嚴打哄抬房價和捂盤惜售
- 2009-12-28溫家寶總理答問新華社記者精彩妙語集
- 2009-12-28溫家寶:明年投資力度不減 不斷提高政策針對性
- 2009-12-27溫家寶:中央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確定明年大政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