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在學習的組織上,要突出一個“快”字。要緊緊圍繞全會提出“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創新能力”的總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地銳意改革,依托縣委黨校的師資力量,以辦好縣委流動黨校為載體,在全縣各鄉鎮、工委一級設立好流動黨校,在各村社、學校等基層單位設立流動黨校分校或教學點,以提高黨員、群眾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多層次、廣渠道、全覆蓋、高質量地對黨員、群眾進行教育培訓,力求做到把黨的聲音迅速及時有效地傳向基層單位、田間院壩、社區村組等一線,有效地引領廣大黨員的思想意識,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命線作用,使流動黨校教學網絡成為黨對群眾宣傳教育的主要窗口,成為農村文化傳播的主陣地、信息匯集的能量場和致富能人的聚集所,在農村各種社會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鋒中取得主動權。
四是在授課的安排上,要突出一個“流”字。流動黨校的特點和活力在于一個“流”字,如果失去了這一特點,流動黨校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存在價值。“流”在這里有兩層含義:其一,各鄉鎮要積極主動地加強和縣委黨校、縣委流動黨校的聯系,爭取縣委黨校甚至更高層次黨校、行政學院、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社會培訓機構在師資力量上的大力支持,在學習內容上的理論把關,在教學藝術上的悉心指導,使優秀的師資能夠“流”得來、“下”得去,不斷充實、加強鄉鎮流動黨校的教學力量;其二,各鄉鎮務必高度重視下村到組的巡講工作,建立健全符合當地實際、行之有效的授課制度,做到周密精心、統籌安排巡講計劃,經常流動送課到村、流動送課到社、流動送課到戶, 使其真正成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并以用足夠的教學時間來保證學習培訓的教學效果。
五是在教學的方法上,要突出一個“活”字。要采取豐富而靈活的形式,使黨員教育做到常講常新,才能使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和人民群眾真正在感情上歡迎、思想上共鳴、行動上擁護,流動黨校也才能收到切實的教育成效。為此,要善于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施行分層分類推進,進一步創新學習的內容和形式。要突出注重深入挖掘當地農村各種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典型示范帶動、當事人現身說法、村與村之間交流評比、送優秀影片下鄉、開展優秀電視劇展播、組織專題文藝演出活動、傳唱地方民族曲調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增強流動黨校教育的豐富性、感召力、吸引力和影響力,使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能夠主動參與其中,自覺成為競相相互學習比拼和彼此對照追趕的主體,積極參與到流動黨校各類學習活動中來,做到愿學、勤學、樂學。
- 2009-12-08沙縣“流動黨校”促進小吃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