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科技創新為重要支撐,大力度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科技創新是克服金融危機的突破口和有力武器,歷史經驗表明每一場大的危機常常伴隨一場新的科技革命,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率先復蘇并走向繁榮。我們著眼于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重大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研究。我們選擇帶動力強、影響面大、見效快的項目特別是核心電子器件、核能開發利用、高檔數控機床等16個重大專項,集中力量攻關,著力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我們積極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新的社會需求。我們注意發揮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在生物醫藥、第三代移動通信、節能環保汽車等方面開展研發和推進產業化,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實現保增長和增效益相統一。
5.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中國黨和政府強調,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高度關注民生,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們堅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集中力量辦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利民惠民的大事實事。我們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開辟新的就業崗位,提高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農民工就業,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妥善安置。我們加大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擴大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落實和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城鄉醫療救助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制度。我們加快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廉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工作力度,抓緊地震災區永久性住房建設。我們在改善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同時,還注意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城鄉基層文化,豐富社會文化生活。
這些政策和措施,是針對中國實際和國際經濟形勢新變化實施的,突出的特點是堅持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有機結合,堅持長期發展目標和短期增長目標有機結合,堅持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協調發展,堅持改善民生與擴大內需內在統一,既著眼于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又致力于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既注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注意體現政策的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為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2009-12-31胡錦濤:中國將繼續參加應對金融危機等國際合作
- 2009-12-30臺企天福集團應對金融危機 全國納稅超1.5億元
- 2009-12-28應對金融危機最終需人民評價
- 2009-12-26金融危機下 臺商投資廈門逆勢大幅增長
- 2009-12-24金融危機席卷全球 中國傳媒廣告業波瀾不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