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啟示與思考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也是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過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中國黨和政府在采取積極應對措施的同時,也從各個方面對這場危機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思考。在應對這場金融危機的實踐中,我們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啟示。
1.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堅持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是中國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實現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根本保證。一個國家應對風險挑戰能力的高低,從根本上取決于其是否有適合本國國情、反映時代進步要求的發展道路和制度基礎。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們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能夠使中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提高、社會充滿生機活力的發展道路,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一系列重大挑戰面前,我們的發展道路經受了考驗,我們的社會制度凸顯出自己的優勢,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顯示出指導實踐的強大威力。特別是在這場世界性金融危機面前,中國黨和政府迅速反應、科學決策、果斷部署,從推出一攬子計劃到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從拉動經濟增長到不斷改善民生,從促進改革發展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全國范圍形成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強大合力。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靈活高效的決策執行體系和全國一盤棋機制得到進一步展現。實踐充分證明,我們選擇的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我們堅持的社會制度是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能夠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億萬人民群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在未來的征程上,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我們都將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
2.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進一步彰顯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指導作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是世界經濟發展諸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因素長期累積下的一次總爆發,反映出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理念的局限性,反映出照抄照搬西方發展模式的危害性。面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標本兼治、遠近結合,把堅持以人為本、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契機,把統籌兼顧作為謀劃和推動工作的根本方法,既注意解決突出問題又注意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在應對挑戰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取得了新的發展成就,也使科學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以說,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就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實踐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之策。在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長期過程中,我們將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始終不渝地走科學發展之路,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2009-12-31胡錦濤:中國將繼續參加應對金融危機等國際合作
- 2009-12-30臺企天福集團應對金融危機 全國納稅超1.5億元
- 2009-12-28應對金融危機最終需人民評價
- 2009-12-26金融危機下 臺商投資廈門逆勢大幅增長
- 2009-12-24金融危機席卷全球 中國傳媒廣告業波瀾不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