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原副校長:臺灣悲情與兩岸隔閡可消弭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接受本刊專訪
www.hxt111.com?2010-01-12 11:29? 楊琳?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我來說兩句
《瞭望》:第二次“歷史大變局”中的哪些因素影響了兩岸分隔?
鄭必堅:1840年的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1895年,臺灣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無疑是中國人民最為刻骨銘心的歷史傷痛。
當年走投無路的清朝重臣李鴻章,曾說中國面臨著“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事實確實如此,那時的中國已然是瓜分豆剖、危如累卵了!近代以來,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振興發展,有多少中國人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各種方向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這其中,地主階級革新派的主張行不通,洋務派遭挫折,太平天國也歸于失敗。孫中山先生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口號,開創了近代真正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他領導推翻帝制,締造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在中國近代史上樹立起一座了不起的歷史豐碑。但辛亥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國勢繼續衰落。面對積貧積弱、多災多難,中國人展開了一次次奮起抗爭。
我們全民族浴血奮戰,特別是在氣壯山河的抗日戰爭中,奪得抗日戰爭全面勝利,臺灣才得以光復,寶島才重歸中國版圖。那時候,中國曾一度有望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提出的政治主張基礎上,調和內部矛盾,在戰后的廢墟上開展和平民主建設。
然而,國共兩黨在中國之前途命運的較量中最終還是訴諸戰爭對決。這樣的歷史選擇使中國付出了1949年以后臺海分隔的巨大代價,給海峽兩岸中國人留下了幾多大江大海般深深的歷史遺憾。
相關新聞
- 2010-01-11兩岸關系是內戰產物 歷史選擇留歷史遺憾
- 2010-01-11支持兩岸交流是民進黨無可回避的政策選擇
- 2010-01-11兩岸合作 2010年世青短道競速滑冰錦標賽展默契
- 2010-01-11《瞭望》專訪鄭必堅:臺灣悲情與兩岸隔閡可消弭
- 2010-01-11兩岸合作暨紡織高峰論壇舉行 探討紡織未來走向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