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原副校長:臺灣悲情與兩岸隔閡可消弭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接受本刊專訪
www.hxt111.com?2010-01-12 11:29? 楊琳?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我來說兩句
《瞭望》:怎么看兩岸關系中國際因素的交互作用?
鄭必堅:從世界范圍來看,兩岸關系的由來與其后復雜深刻的發展,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隨之而起的東西方冷戰密切相關。美國在朝鮮戰爭爆發后出兵臺灣海峽直接干預中國的內政,無疑是導致兩岸分隔的最重要外部因素。
多年來,美國一直將臺灣作為“不沉的航空母艦”,使之成為西方對中國大陸實施圍堵戰略的重要一環。直到今天,盡管冷戰格局早已崩潰,但臺灣還沒有真正擺脫對舊格局的依附,冷戰思維依然像揮之不去的陰影影響著臺海局勢。
新型的兩岸關系正加速形成
《瞭望》:60年來,兩岸走過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大陸發展有什么經驗?
鄭必堅:對大陸來說,這是歷經艱辛探索而開創出一條全新發展道路的60年。特別是近30年來,由于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由于持續推進解放思想和解放生產力,由于開啟了實踐基礎上一系列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使全社會煥發出空前的生機與活力。
正因為這樣,大陸才能夠實現世界近代以來后起大國發展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持續30年GDP年均增速接近10%的快速增長,全社會由溫飽不足變為總體進入小康。中國以自身的實力壯大為世界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并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從而贏得了在國際上應有的地位和影響力。
改革開放帶來的滄桑巨變,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大陸的面貌,而且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前進方向。結論就是:當代中國必須走也一定能夠走通一條和平崛起即和平發展道路,只有這條道路才是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錦繡前程的必由之路。
相關新聞
- 2010-01-11兩岸關系是內戰產物 歷史選擇留歷史遺憾
- 2010-01-11支持兩岸交流是民進黨無可回避的政策選擇
- 2010-01-11兩岸合作 2010年世青短道競速滑冰錦標賽展默契
- 2010-01-11《瞭望》專訪鄭必堅:臺灣悲情與兩岸隔閡可消弭
- 2010-01-11兩岸合作暨紡織高峰論壇舉行 探討紡織未來走向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