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把推進新型城市化與提高農民素質結合起來。要穩步推進進城農民融入城市。人是城市化的主體和核心,實現城市化首先應實現人的城市化。農民進城僅僅是城市化的一種表象,它的實質則是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即農民生產方式工業化、生活方式城市化、思想觀念現代化。現在很多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大部分進城農民只是完成了“空間轉移”,身份和職業的轉變尚未完成,并沒有真正“化”入城市。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既要為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更要把提高農民素質擺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加快培育新農民、新市民,提高農民務農能力和融入城市的能力。
三、在推進新型城市化中加快城鄉配套改革
在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中,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進“三集中、雙置換”,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蘇南地區積極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保、宅基地和住房置換城鎮住房,有利于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城鄉發展“雙贏”。實踐證明,開展“三集中、雙置換”,是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徑。蘇南經濟發達地區和城鄉結合部等有條件的地方,要鼓勵在城鎮有穩定就業和住所、自愿放棄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有序轉為城鎮居民。同時,一些農民非農就業比重高、穩定性好、農民集中居住推進快的地方,可以就地就近實行“城市化”,讓農民轉變為市民。二是搞好農村土地流轉服務,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后顧之憂。為切實解決進城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我們將在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管理與服務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依法落實和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戶宅基地確權、登記與頒證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和流轉收益權抵押試點。強化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發揮好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切實維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土地權益。三是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促進城鄉產業協調發展。農業園區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內容。這些園區大多緊靠城鎮周邊,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鮮活樣板,又是城市居民體驗田園生活、休閑觀光的好去處,同時也為城市化發展提供了綠色生態屏障,改善了城市環境,提升了城市功能。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園區對新型城市化的促進作用,強化片區規劃理念,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向園區集聚,集中示范、集約經營、集群發展,積極探索“鎮區合一”等園區管理模式。四是積極推進城市化的制度創新,引導農民“化”入城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促進農民工融入城鎮、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作為城鄉改革聯動的突破口,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市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市化的重要任務。目前,我省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中大約有一半處于“兩棲”狀態。促進農民工從職業轉變到身份轉變,必須從制度層面研究進城農民工如何“化”入城市的問題,著力把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體系、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就業培訓網絡、城鎮就業扶持政策和支持城市居民創業的優惠政策向農村延伸。加大對農民創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有條件市縣建立農民創業小額貸款擔保機構。同時,加大為農民工建造廉租房力度,把農民工子女入學納入城市財政預算,繼續監督好企業為農民工兌現工資,確保進城農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真正融入城市。
(作者系江蘇省農業委員會主任)
- 2010-01-20“空中華西村”矗立在農村城市化困局上
- 2010-01-08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助力湖南成經濟強省
- 2009-12-28都市圈引導城市化破解分配難題
- 2009-12-22新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
- 2009-12-16配套設施跟不上城市化腳步 不少“奪命路”待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