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新公益需要新動員
范文
關于社區動員的理論在社會工作、政治競選理論與實踐中比較豐富,但在社區公益領域所受的重視度可能還不夠。
社區動員是指在社區中采取必要的行動以沖擊社區成員在某些方面已經形成的固有觀念、行為模式與社會關系形態,從而產生重構觀念與關系的新空間。無論是冷漠型社區或者熱絡型社區,當新的公益行動進入的時候,并不代表社區成員自然而然地接納該行動。比如像社區參與式預算這樣一件事情,本來鼓勵居民參與本地區與民生有關的公共預算的制定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動員,那么大家對這件事情的興趣就很低,人們之間也缺乏帶動性的新公共人物,也缺少對于這方面的問題形成的社區意見。在社區動員過程中,我們清晰地描述出這樣的線路:活動要建立在對于社區需要的了解之上,每個社區活動是對于社區的刺激,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社區成員可能有不同的反應,但最重要的是每個活動的價值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幫助獲得社區積極分子,而當社區積極分子在很大程度上發展起來,同時社區動員過程中所產生的對于社區成員的刺激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新的社區輿論與期望就產生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活動型的或者場所型的公共空間建設也取得成果,因此展開相關的社區公益活動就會順理成章。而這個過程正是完整地演繹了細碎的社會活動與社會聯結,如何由外部發起到被內部接受,并最終成為對于營造社區關系的新關聯提供機會。
社區動員可以看成是社區公益的基礎工作與前提工作,我們傳統的社區尤其是新住宅區的冷漠程度比較高,因此社會動員的意義特別大。當社區公益發展起來的時候,我們提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社區成員有權拒絕不受他們歡迎的“公益行動”,因此社區動員本身不只是讓社區成為很多公益活動便利進入的平臺,也是讓社區成為有成員群體自身意志、選擇能力與拒絕流行性的非適當“公益干預”的組織體。這會對于高度的外來干預型、社區領導者主觀選擇型公益活動——基于善意的給予型公益模式形成制約,而目前來說,這兩類社區公益恰恰是正在興起的社區公益潮中的主流,事前確定的、受益人需求導向的公益模式才是我們所主張的基于社區動員的社區公益模式。
(作者為零點咨詢集團社會公眾事務研究總監)
- 2010-01-27海峽兩岸青年公益行紀實:教育是共同合力去做的事
- 2010-01-27全球演藝名人公益滿意指數:中國藝人平均值最高
- 2010-01-26奧林巴斯中國公益行赴福州宣傳健康理念
- 2010-01-22福建公益招聘會周六年度收官 提供近4000個就業崗位
- 2010-01-21省人藝舉辦“和諧家園”公益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