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的論斷[8](p17),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提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的思想,[7](p225)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在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手段和根本目的以及二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它把生產力問題置于最高的位置,把共同富裕和社會和諧作為社會主義突出的核心,提供了對社會主義完整深刻的認識,確立了評判姓“社”姓“資”的根本標準。根本上解決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問題,使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由“特征”飛躍到“本質”,進人一個嶄新的階段。它作為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探索的新成果,解決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最重大的理論問題,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由傳統理論形態向當代理論形態飛躍的重要標志。
2、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認為,社會主義不存在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實行的是有計劃的產品經濟?!耙坏┥鐣加辛松a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9](p323)世界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以后,忽視了馬克思恩格斯論斷的前提--發達國家革命的共同勝利,都把計劃經濟當作社會主義不可動搖的原則。列寧和毛澤東雖然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商品經濟進行了有益探索,但都沒有得出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的結論。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鄧小平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出發,以無畏的創新精神提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盵3](p373)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市場經濟是現代化大生產不可逾越的階段。從而創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 2007-12-21 習近平: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 2007-10-16新華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十大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