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確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黨和國家的干部考察、選任工作是在封閉、神秘的狀態下運行的,多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缺乏民主和缺少群眾的參與。2001年,江澤民在紀念建黨80周年的講話中提出:要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這個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我們黨的群眾路線,也是一個重大的理論亮點。第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在黨和國家的干部工作中得到具體體現。由人民群眾選擇自己的公仆,參與干部的選用和監督,這是我們黨的性質和我國政權的性質所決定的。第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要不斷地擴大民主。在黨管干部的前提下,讓人民群眾充分“知情、參與、選擇和監督”干部的選拔任用。第三,我們的干部工作和生活在人民群眾中間。他們的優劣和功過是非,群眾最了解、最清楚,因而也最有發言權。只有充分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落實好“四權”,干部人事工作才能真正把優秀人才選拔上來,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帶病提拔”、“帶病上崗”。黨的十七大總結這些年干部人事工作的經驗,進一步提出要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要求。這是對干部人事工作落實“四權”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強調干部的選拔任用要以人民群眾滿意、人民群眾公認為標準,是針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來的。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公開程度,讓選人用人在陽光下運行,可以增強干部隊伍活力,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這樣去做,有助于完善、創新選人用人的機制和方式。
(四)確立干部人事制度中的新型管理體制。
干部管理體制與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緊密聯系。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實行高度集中的干部管理體制。和平建設時期,我們黨和國家長期實行分級分部的干部管理體制,由中央和地方的各部門分別管理干部。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這種管理體制暴露出上面管得過多過死、下面缺乏活力的弊端。黨的十三大從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高度,提出合理分解“國家干部”,按照黨政分開、政企分開、管人與管事既緊密結合又合理制約的原則,分類管理各類人員。這是干部管理原則的一個重大創新。根據十三大的這一精神,國家干部的分類管理工作邁出重要步伐,先后頒布《公務員暫行條例》、《法官法》和《檢察官法》;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干部的管理,也開始探索不同于黨政干部的管理辦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才的重要性日漸突出,越來越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同時,人才和干部的分級分類管理也出現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科技專家不在黨委組織部門的視野之中,甚至不在傳統的公有制體制之內;黨政干部、企業事業單位的各類人才之間,也遇到不合理的流動障礙。黨的十六大確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提出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事業中來。隨后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和出臺的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進一步提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等符合時代發展方向的先進理念。特別是“黨管人才”的戰略思想,延伸和拓展黨管干部的原則,成為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導原則。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就要充分發揮我們黨的領導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更好地統籌人才工作,組織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人才大軍。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不是要黨委去包攬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在黨管人才原則和科學人才觀的指引下,各級黨委組織部門成立人才工作機構,制定一系列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推動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和“四個尊重”方針的貫徹,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激發人才干成大事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 2010-04-14一個曹雪芹 故里四五個
- 2010-04-14毛主席用餐老三樣:辣椒、腐乳、馬齒莧
- 2010-04-14去延安的必經之路,周恩來兩次智過青木關
- 2010-04-14李小三:領導干部要作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
- 2010-04-14鐵檢部門如何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