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和綿陽科技城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地處綿陽科技城核心區域的涪城區迎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發展機遇。傾力打造“城鄉統籌的示范區、三化聯動的樣板區、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和川西北經濟商貿物流中心”,成為涪城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科學發展的重中之重。
發展理念向“全區域”轉變。涪城區雖然是全省縣級綜合經濟實力“十強”,但是,區本級發展不足,區域發展極不協調,城鄉二元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在客觀審視區情,全面分析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的基礎上,我們立足于統籌城鄉發展大局,提出了“全區域”發展理念,努力構筑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土地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叭珔^域”發展理念的提出極大地拓展了涪城的發展視野:發展不再是單純的、孤立的幾個點或幾條線,而是城鄉互動、統籌協調、齊頭并進的創新實踐,是全民推動發展、創造財富、共享成果的過程。這一理念的提出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即全區域發展是更加注重統籌城鄉的發展、是全社會的發展、是全民參與和全民共享成果的發展,把科學發展觀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立足于我們本地實際的區域發展理念,為涪城區加快科學發展構筑了共同的思想基礎。遵循這一發展理念,涪城區首次對全區域發展進行了科學規劃,并加快推進了全區域發展的進程。
發展定位向“三區一中心”轉變。發展定位的清晰與否直接關系到發展質量的高低甚至發展的成敗。我們以干部作風整頓建設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廣泛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課題大調研活動,在深入調查、科學分析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把 “三區一中心”確立為涪城區實現科學發展的新定位。“三區一中心”,即全力將涪城區打造成為綿陽市“城鄉統籌的示范區、三化聯動的樣板區、新興產業的集聚區”以及 “川西北經濟商貿物流中心”。我們認為,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涪城發展新跨越的現實選擇和科學定位。這樣的定位,進一步拓展了涪城科學發展的空間,為涪城科學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發展路徑向“產業強區”轉變。經濟要發展,產業是支撐。毋庸諱言,發展空間不足一直是“市轄區”普遍存在的客觀問題?;趯^情實際的客觀認識、全面研究和準確把握,我們對全區產業發展狀況重新進行了嚴肅審視、深入思考、科學規劃和精心布局,旗幟鮮明地提出必須堅決破除消極、懈怠和“等、靠、要”的思想,下大決心打造涪城新的發展平臺和載體,并以此為突破口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切實增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始終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加快產業發展作為首要的工作取向,真正把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針對全區工業經濟總量偏小、實力不強、集中度不高、后勁不足等現實情況,我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產業集聚入手,提出以產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為載體,以項目為牽引,著力發展壯大企業集群,切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特色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發展、集群發展。在具體措施方面,明確了“1+4”的重點優勢產業發展方向,集中精力主攻機械制造及加工,大力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食品、新型建材4大優勢產業,并通過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支持優勢企業加快發展、提升支柱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和優化發展環境等方式,積極推動產業的集聚提升,為涪城區培育新的發展高地。
發展目標向 “全民共享”轉變。我們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構建“和諧涪城”。具體工作中,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中央和省、市惠民政策,不斷拓展惠民領域,強化機制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通過在經濟發展中持續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大力促進和諧,使全區民生狀況得到不斷改善,切實做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由廣大人民群眾共建共享。(作者系中共綿陽市涪城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