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在泉州市“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十二五”期間,泉州市要做大做強海西中心城市,要大力提升城市功能,要大力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如何大力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解決城市擁堵問題,是一個關系民生、社會穩定和城市形象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我談幾點粗淺體會。
一、目前泉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心市區道路交通流量急劇上升,道路交通瞬間擁堵問題比較突出,解決出行難、停車難問題,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泉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有序健康發展。
優先發展公交逐步得到重視。今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市財政出資完成了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內部職工股的回購工作,公司完整回歸國有獨資。市交通集團成立,把原來分別隸屬不同行政主管部門的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與第二公交公司統轄為下屬公司,管理體制初步理順,行業壁壘得以打破,交通資源進一步整合。
公交投入逐步加大。2010年泉州市更新的500部公交車,全部由市政府實行財政補助。同時,市政府以行政劃撥的方式提供部分土地給公交公司作為場站用地。
公交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逐步改善。《泉州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等相關規劃相繼完成。在刺桐路、豐澤街和溫陵路、泉秀街、內環路分別規劃了公交專用道和公交優先道,并規劃了2條樞紐線和3條干線的公交快線系統。見龍亭公交始末站、清濛公交場站等部分公交基礎設施建成投入使用。
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泉州公交公司進一步加強了內部管理,不斷著力于提升服務水平,GPS智能調度系統和公交IC卡收費系統投入使用。對中心市區的線路進行了規劃調整,并新增了部分公交線路。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公共交通和優先發展公交認識有待提高。一些相關部門對《若干意見》貫徹落實還不夠到位,在公交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體制、政策扶持等方面還有待完善。很多市民對公共交通出行的認識不足,他們并不真正了解發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意義,公交出行和其他出行方式相比在交通費用、環保等方面的優勢,加之公交服務質量較差,市民乘坐公交出行的意識顯得比較淡薄,不愿乘坐公交車出行。泉州市公共交通出行率約為11%,與國家要求的20%和省里要求的25%差距較大。
公交投入有待增加。投入體制機制還不盡科學合理,而承擔的社會公益支出逐年在增加,幾類人員免費或半費乘車額度不斷提高,指令性線路虧損額增加,燃料、汽配等主要生產材料價格持續攀升和人工費提高,使運營成本提高。車輛更新、裝備配備、科技管理手段運用上資金缺口較大。
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泉州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與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的發展目標相比還存在差距。公交基礎設施配套存在不足。首先是場站建設緩慢,至今年年底,泉州市公交車輛將達1000標臺,理論上應配備35萬平方米的綜合停車保養場地及10萬平方米的首末站用地,而目前綜合停車和保養場僅為7.445萬平方米、首末站用地僅為2.17萬平方米,缺口較大。其次是樞紐站和始末站缺乏,至今沒有一個樞紐站,而幾乎所有的始末站均是占道而設,且由于道路規劃設計原因,公交港灣式停靠站較少,絕大多數是直接占用一個機動車道的月臺式停靠站點。第三是全天候或交通高峰時段的公交專用道缺乏,目前中心市區只有豐澤街、溫陵路中醫院段設置了公交專用道,沒有一條BRT。
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市交通集團已經成立,體制機制的作用和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還處于適應和磨合過程。特別是在適應擴大后的新的城市規劃區和中心市區,建立環灣大公交中對道路資源和運輸資源的整合工作還任重道遠。
公交裝備較差,服務質量有待提高。部分公交車輛破舊,冒黑煙現象比較嚴重,運營過程中時有發生拋錨現象,存在安全隱患。由于用工緊缺,部分人員經過審核和簡單培訓后就上崗工作,素質和服務意識參差不齊,教育管理也不夠到位。另外,公交公司一線駕乘人員及一般管理人員工資與周邊城市及本市其他運輸企業相比偏低,公交員工工作環境普遍較差。一些公交駕乘人員未能安心工作,服務不夠規范、服務態度較差、準點率較低,到站不停或不到站就停靠等現象還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