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族意識到民族主義
隨著近代工業化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歐洲一些國家出現了現代的“民族”(nation)概念,即在政治格局變動過程中強調以“民族”為單位重建世界各地的政治實體。近代出現的“民族主義”的核心觀念是建立“民族—國家”,而其手段則是“民族”的構建并通過“民族自決”來實現“民族建國”。因此,“民族”意識和民族主義運動首先出現在西歐,歐洲的“民族主義”運動是人類發展史中民族問題“政治化”進程的重要歷史標志。
當時西歐各地出現了要求建立“民族—國家”的“民族主義”思潮和政治運動,出現了第一批“民族—國家”。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點是17世紀初葉的尼德蘭,革命后建立的荷蘭是“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當時荷蘭法學家格老秀斯把獨立的“民族—國家”作為國際法主體即個別的主權者。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在抵抗其他君主國軍隊的武裝干涉時,法國“公民們”激發起“保衛祖國”的民族主義熱情。18世紀的美國獨立戰爭從“天賦人權”的觀念提出殖民地人民擁有建立獨立國家的權力的主張 。因此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是近代民族主義形成時期的重要里程碑。
世界進入了20世紀之后,又先后出現了3次民族主義運動的浪潮。第一次浪潮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解體,在東歐和南歐出現了一批新的“民族—國家”。
第二次浪潮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世界殖民主義體系的削弱和瓦解,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原殖民地再度興起“民族主義”浪潮,那些從殖民地去歐洲國家留學的人員和受到西方思想教育的成員,接受了“民族”概念并成為推動本地“民族主義”運動的精英分子 。
第三次“民族主義”浪潮是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及前蘇聯各個地區和一些東歐國家(前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出現的民族主義分裂運動。這一次浪潮使歐洲和中亞在3個原有國家的基礎上成立了23個新的獨立國家,而且其中一些國家的民族主義分裂運動(如科索沃和馬其頓的阿爾巴尼亞人、俄羅斯的車臣人)仍然沒有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