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推進新一輪改革的強大動力
記者: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如何在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后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是我國推進和深化改革時面對的歷史性難題?!肮蚕砀母锇l展成果”這一目標的確立,對我們今后的經濟改革的推進,具有哪些意義?
侯為民:科學發展觀關于“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目標的確立,將促使我國的改革實踐與最終發展目標相統一,這也為繼續推進和深化經濟改革確立了科學、明晰和具體的方向。
改革歸根到底是對生產關系的調整,社會主義的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在理論上,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在要求:一方面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即解決好“做大蛋糕”的問題;另一方面是要體現出社會主義的發展原則,即解決“分好蛋糕”的問題。我國經濟改革取得的成就表明,使廣大人民群眾支持改革、積極參與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條件。起步于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城市企業“放權讓利”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民群眾能夠從改革中受惠,通過改革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反之,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也無不和群眾利益受損有關。
總結改革過程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可以看出,單純著眼于“做大蛋糕”的經濟體制改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分好蛋糕”問題,甚至還會導致與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目標相悖的利益分化加劇、收入差距拉大等現象。究其原因,其中既有市場經濟體制內在的規律、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因素等,也在很大程度上與體制不完善、改革措施不到位及局部存在的認識偏差有關。如:企業改革超前于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分配制度不完善、勞資關系處理欠妥等等。這些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的因素,使部分群眾在改革發展中的利益被漠視甚至直接受損,成為深化改革中的難點。在新一輪深化改革中明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目標,一方面可以澄清對社會主義改革目標的模糊認識,消除部分地區、部分人群盲信“市場化”、忽視“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的傾向;另一方面可以使改革措施更加科學化,通過改革本身來克服市場經濟內在的局限性。這有利于我國克服改革過程中對社會主義目標的偏離,從根本上調動各社會階層的積極性,從而為我國深化改革提供新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