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鋼:自主創新-支撐轉型、引領未來
徐冠華:橫下一條心來搞創新
辜勝阻:以新興產業大發展促經濟二次轉型
柳卸林:發達國家自主創新體系的核心要素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但國家的政治經濟體系的不同,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形成了世界上不同特色的推進自主創新的體系。
真正的自主創新,是指能夠主要依靠自主的方法,推出對全球產業有影響的創新。發明創新與科技進步的一個不同是:創新是滿足需求的結果,受到市場歡迎的程度越高,創新的程度就越高。因此,自主創新,不但需要市場的拉動,更需要技術的推動。政府則為這種技術與市場的互動提供平臺。據我們考察,發達國家能夠保持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因為有一個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在這一體系中,以下核心要素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國家借鑒學習。
獨特的市場新需求
需求是創新的源泉。沒有需求就沒有創新。在發達國家,刺激創新的新需求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新生活方式的追求。如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再到液晶電視,再到今天的3D電視,一方面是技術革命的結果,但另一方面是消費需求不斷提高的需要。這種需求使電視產業從一個高度向另一個新高度延伸,而這恰恰是一個電視業不斷創新的歷史。 每次這種創新出現在美國、日本,一是因為這些國家的企業最早意識到,企業要通過創新不斷滿足這種新需求。二是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接受彩色電視早,就會比我們有更早的需求新一代電視的動力。且他們的收入水平比我們高,也會比我們更早出現高消費階層。 因此, 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未來創新形成需求,才會轉化為巨大的創新推動力。在我國,相當多的高科技成果,往往最后賣給了跨國公司,就是因為國內沒有這種需求。
有時候,國防建設的獨特需求,也會成為自主創新的重要源泉。美國是一個創新大國,但其中有許多重大創新是來自于國防需求的拉動,一個最大的例子是互聯網。這一技術最初是由美國國防部支持開發的,其目的是要改進不同地點實驗室數據資料的共享。同樣,移動通信的發展,也和國防需求密切相關。支持基礎研究
當今世界,大量的創新是由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創造的。 如,計算機產業、互聯網、生物產業,都是美國大學里的科學家們創造出來的,這些新產業改變了世界。因此,一個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支持,是產生大量自主創新的關鍵。美國領先于世界的秘訣是形成了一個非常完善的科學研究體系;美國科學家經常壟斷諾貝爾獎,是因為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學制度,大學與產業聯系密切。如美國的硅谷,相當多的創業企業與斯坦福大學有關。相比較而言,我國投入到基礎研究的經費比例非常低,只占總的研究開發經費的不到5%,而美國一般能夠達到15%-20%。再加上我國的基礎研究缺乏與產業界的互動,使培育創新的能力更加不足。在我國,大學研究與企業界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