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的重大決策,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試驗區建設,對老區人民而言,既是一個致富良機。推進試驗區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責任、最光榮的使命,必須解決好認識、謀劃、推進和保障等問題,大干當前,勇當試驗區建設排頭兵。
思想先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進試驗區建設要強化“四種意識”。一是強化機遇意識。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支持試驗區建設的意見,目前已有十個方面的政策扶持,省直相關部門還將出臺新的扶持政策,這是試驗區縣市加快發展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二是強化使命意識。試驗區各縣市都是國家重點貧困縣,由于歷史、自然條件、交通區位等因素制約,各縣市發展與其他地方差距較大。推進試驗區建設,是推進各縣市趕超發展、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試驗區建設,既是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考驗,試驗區的干部群眾要有強烈的使命意識,明晰責任,狠抓推進。三是強化緊迫意識。省市對試驗區建設,提出了“三年明顯變化、五年大變化、十年跨越發展”的要求,建立了單獨的指標考核體系。面對重大機遇,面對巨大差距,面對跨越發展要求,必須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全力推進試驗區建設。四是強化創新意識。有了試驗區這頂帽子、最響亮的金字招牌和一把先行先試的“尚方寶劍”,資源有限、項目有限、扶持有限,但思想無限、辦法無限、創新無限,可以充分發揮試驗區的聚焦效應、聚集效應、蝴蝶效應、明星效應,讓試驗區各縣市走向前臺,成為各種資源聚集的洼地。
超前謀劃
思路決定出路,試驗區建設超前謀劃、科學決策至關重要。找準發展定位。試驗區建設提出了“四個大別山”的發展要求,各縣市要對照自身資源、基礎和優勢,找準發展定位,實現試驗區間的錯位發展、補位發展。羅田結合自身實際,明確“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的基本定位,全力打造大別山生態經濟核心示范區。做好建設規劃。聘請省社科院專家做試驗區建設的總體規劃,組織專門力量編制農業和新農村、新型工業化、旅游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六個專項規劃。策劃對接項目。重點策劃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旅游開發、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民生社會事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項目。
干字當前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發揚干中求助精神。紅色大別山,不僅指的是紅色資源,更重要的是老區人民的紅色精神,推進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最需要弘揚這種精神。在當前發展較為落后、基礎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唯有以頑強的意志、崇高的追求、不懈的奮斗,才可能干出一番事業、干好一番事業。堅持辦點示范。試驗區建設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必須找準切入點,辦好試點,堅持以點帶面的工作方法。羅田對照省市要求和自身實際,確定了河東新農村試驗區、羅九大別山百里生態畫廊、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北豐河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和大別山旅游綜合開發五大試點工程,分別由五名正縣級領導牽頭掛帥,相關部門、鄉鎮參與,合力推進。
落實保障
營造氛圍強保障。利用報刊、電視、電臺、網絡,通過標語、橫幅、簡報,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全社會關注試驗區建設。開辟試驗區建設專欄,向社會各界征集好思路、金點子,好路子、好辦法。理順宣傳思路,做好宣傳策劃,用宣傳輿論的力量把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各方面的合力凝集起來。落實責任強保障。成立由“四大家”領導和縣直部門參與的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項目策劃、指導督辦、調研宣傳等工作組。成立規劃工作專班和重點工程推進領導小組,確保每一項工作、每一項任務落實到具體領導、具體單位、具體責任人,使每個人在試驗區建設中,都是導演、都是主角,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落實資金強保障。著力做好打基礎、管長遠的事,在資金使用安排上,由縣政府縣長辦公會研究方案,捆綁資金,重點投向示范點、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切實增強發展能力。落實督查強保障。試驗區建設,必須高強度的工作態勢,持之以恒抓推進。通過一周一碰頭、一月一督辦、一季度一拉練的工作舉措,確保年有目標、月有進度、日有變化。對照目標任務,制定完善考核方案,加強考核督查。(作者系羅田縣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