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紐約時報》載文稱:“大清國是一個既污穢又丑惡的國度,它的存在是一種時代錯誤?!?1世紀初,西方媒體感慨“中國從飽受戰火摧殘的窮國變成經濟外交大國”、“世界已經進入‘中國時代’”。
自1840年以來的這一百多年間,從“時代錯誤”到“中國時代”,西方世界眼中的中國出現兩個絕然不同的“意象”。而這也代表了近三百年縱橫世界的西方文明觀察中華文明的兩個絕然不同的坐標。貫穿這兩個“時代”的,是曾經“萬邦來朝”的東方古國在鐵蹄之下追趕現代化實現艱難而又華麗轉身的巍然身影,是數千年領先于世界的中華文明沉淪之后在激蕩而又融匯中回到世界矚目中心的涅槃重生。
這170年中,發生不可思議般變化的,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后的90年。這90年里,中華民族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徹底扭轉了乾坤,更向著光明前景不斷探索實踐出世界稱嘆的“中國創舉”。
回望中國現代化的艱辛歷程,那是發韌于亡國滅種境地中的一種被迫自強。中國共產黨人懂得,讓國家強盛、民族復興、人民富裕的夢想走進現實,就必須首先彌合四分五裂的大地,求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掃清現代化進程中的諸多障礙。這正是追趕現代化的“中國式處境”。
有“中國式處境”,就有“中國式探索”。緊扣沒有現成答案的“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問題,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用28年時間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百年命題,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紀元。在歷史的新時期,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實際、把中國引向成功、給人民帶來福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上百年的路,創造了追趕現代化的“中國速度”。
傳奇般的偉業在中國共產黨人手里締造,新時代的“中國創舉”引來世界探謎的興趣與解碼的熱情。為什么中國沒有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輸出戰爭、對外掠奪,能夠在自己國土上消化所有矛盾和難題中實現13億人口大國的崛起?靠什么實現了經濟從一度瀕于崩潰的邊緣到總量躍至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面對近代西方文明的劇烈沖擊,中華文明在怎樣的自我揚棄與文明吸收中重拾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
問題無窮,視角不同,答案亦有別,但中國人懂得,走自己的路,適合即最好。同時,既吸收他人長處,又不放棄自身優勢。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中國的路變得清晰。當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與市場經濟的活力相融匯,神奇般的經濟力量迸發。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創舉”正是中華文明與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激蕩交融的產物,展現的正是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獨特包容力、整合力。
歷史照亮著未來,今天的成功啟示著明天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