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和隊伍建設
《瞭望》:黨來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怎樣才能繼續成為人民群眾的領導核心?
虞云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共產黨在90年實踐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歷史充分證明,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干部在任何時候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
要把群眾路線作為根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充分發揚民主,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要把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作為教育干部的重要內容和選拔干部的重要依據,引導黨的干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學會在新形勢下做群眾工作的本領,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做名副其實的人民公仆。
《瞭望》:為什么說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和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是關鍵?
虞云耀:黨的領導是靠堅強的領導核心和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來實現的。黨90年的發展歷程中,高度重視干部隊伍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確立并堅持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選拔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領導人才和事業骨干。
特別是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形成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成為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高度信賴的“領袖集團”,這是大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發生奇跡的重要原因。
歷史充分證明,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特別是有一個堅強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是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和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領導權威,保證黨中央的決策和指示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執行。要不斷加強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領導干部的理論素質和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和宗旨觀念,確保政治上過得硬。
要不斷加強干部隊伍的能力建設,提高廣大干部的知識素養和業務本領,增強破解難題、開拓局面的能力,特別是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領導干部的執政本領。
要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形成具有時代特點、適應干部隊伍建設需要、科學合理的干部管理制度機制,保證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履行好黨的領導職責提供骨干隊伍保證。
《瞭望》:今天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通過什么方式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組織基礎?
虞云耀:黨的基層組織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他們最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只有通過他們才能把廣大群眾及各種基層社會組織團結和組織起來,為實現黨的任務共同奮斗。因此,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以鞏固黨的領導的組織基礎。
嚴密、富有戰斗力的基層組織,是我們黨的巨大組織優勢。革命戰爭年代,支部建在連上,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從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到各個根據地、解放區,直至敵人的心臟,都有共產黨員和黨的組織在活動、在開展工作。歷史充分證明,基層黨組織有戰斗力、能發揮作用,黨的決策部署就能有效貫徹落實;反之,黨的領導就會受到削弱,黨的使命和任務就無法完成。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要全面加強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努力形成覆蓋廣泛、結構合理、關系協調、功能完善的基層黨組織體系。
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結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特點,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要適應城市化進程加快的新形勢,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著力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要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抓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選拔、培養、監督、獎懲等各項機制,提高這支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加強和改進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堅持不懈地提高黨員素質,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