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傳真
新世紀以來8個涉農“中央一號文件”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讓人擔憂。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流光溢彩的都市與偏僻落后的鄉村同在,東部沿海的率先發展與西部一些地區的相對滯后并存。從城鄉差距看,2010年我國城鄉收入之比仍高達3.23∶1;從區域差距看,2010年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總量僅占全國的19.31%,西部省區市中人均GDP最低與東部省區市中最高相差10倍多。為什么連出“重拳”,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
發展存量差距大。我國發展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發展差距的基數很大,并非短時間能夠“消化”。雖然近年來部分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超過東部,農民收入增長也很快,但增長的絕對量仍然趕不上東部地區和城市,發展絕對差距仍然在拉大。
客觀條件制約多。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狀況、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迥異,決定了不同地區發展存在“先天性”差異。另外,中西部和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也需要長期的努力。
體制政策不完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容易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發展差距。特別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資源定價體制、城鄉二元分割體制等,雖然在不斷改革,但至今沒有完全打破。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資本、技術、資源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成為制約中西部與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解決城鄉、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國際經驗表明,發展不平衡問題是一個廣泛存在的現象,如果處理不好,任其延續,會阻礙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加劇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甚至會成為社會動蕩的誘發因素。必須采取切實有力措施,加速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避免使今天的“洼地”變成明天的“陷阱”。
權威聲音
我國區域協調發展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
杜鷹(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雖然我國區域發展還面臨不少挑戰,但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及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有所改善,奠定了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十二五”期間,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將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