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一體化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30多年前,改革的巨輪首先從農村破冰,奏響了新時期的時代強音。但直到今天,城鄉之間仍然好似隔著一道“藩籬”,二元格局依然存在。只有推倒這道“藩籬”,改變這種格局,讓城市和農村協調發展,才能建成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
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我們有條件以更大的力度,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動形成城鄉良性互動、協調共進的良好局面。
規劃“一張圖”。發展要協調,規劃須先行。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的發展規劃主要是針對城市,而忽略了農村規劃,或者城市一張圖、農村一張圖,人為割裂城鄉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就要在城鄉大視野中進行謀劃,通盤考慮、合理布局。應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規劃,科學確定產業發展布局。統籌城鄉用地規劃,合理布局建設、住宅、農業與生態用地。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使城鄉發展能夠互相銜接、互相促進。
建設“雙驅動”。當前,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鎮化率持續提高,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有幾億人生活在農村。必須堅持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既推進城鎮建設,也把農村建設好。一方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發揮好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讓農民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園。
政策更惠農。“好風憑借力,惠農正當時。”要堅決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給農民送出更多“大禮包”。中央明確提出,2011年財政支農的總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提高。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將達到9884.5億元,比2010年增加1304.8億元。對農民的生產補貼繼續增加,糧食最低收購價要大幅提升。乘著強農惠農政策的東風,農業、農村將進一步插上騰飛的翅膀。
改革要聯動。發展活力源自改革,統籌城鄉發展必須協調推進城鄉改革。應深化農地經營、集體林權、農村金融、農墾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進一步調動農民積極性、挖掘農業自身潛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同時,建立健全促進城鄉互通、開放、融合的體制機制,在社會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方面推進現有制度的城鄉接軌、城鄉融合。
深度解讀
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六項任務”
1.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2.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
3.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4.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
5.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
6.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