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土地收益待合理分配 增值分享須公私兼顧
2012-01-04 10:03:19?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王坤明 我來說兩句 |
現在的問題是,政府部門利益驅動和強勢地位,不但令公眾難以從土地增值中獲得收益(比如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并沒有被真正“用之于民”),農民也一再成為輸家。在農地轉非中,農民面臨生活方式被打亂、原有財產被強行置換的困境,如果賠償也不徹底,無異于“二次被害”。有一點必須明確,弱者是最無力承受失敗的人,如果弱者總是成為輸家,政府就必須檢討。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人們除了有利己的偏好外,還有“公平互惠”的動機,而且,這種動機是維持社會生態平衡的基本單元。行為經濟學家科林·卡梅拉就認為,一旦經濟行為產生的公平心理極限被突破,就會導致極有破壞性的風險情緒。當下,由土地增值分配所導致的不公正、焦慮和恐懼正在醞釀和累積,如果這種情緒得不到有效的矯正和釋放,就會成為社會持續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更重要的是,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不公也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絆腳石。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說,征地改革是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增長極,“正確的方案就是要放到一個分享體制上來,土地增值不能完全歸農民,但是也不能完全歸城里人,得找一個合適的比例分享、共贏。”不恰當的制度會導致無效率的產權,進一步阻礙經濟發展,而制度合理性則有賴于社會廣泛的“公平理性”。只有當利益主體相信這個制度是公平的時候,產權規則的行使才能更有效。顯然,這一分享體制的核心正是公平、互惠。(蕭坊) |
相關閱讀:
- [ 09-21]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與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相輔相成
- [ 08-26]土地家庭經營仍發揮重要功能
- [ 08-24]土地儲備中心應不以地方政府財政增收為目的
- [ 08-16]一棵根植于中國土地上的大樹
- [ 01-12]遏制“土地違法”須打破“利益格局”
- [ 11-10]人口、土地紅利與安徽戰略機遇期
- [ 10-25]國土部:土地違法問責不會爽約 年內肯定嚴格執行
- [ 10-11]“土地換社保”需要完善但不應否定
- [ 08-12]科學利用有限資源 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