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化”遇到“春節”
www.hxt111.com?2012-01-20 10:01?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春節的傳統習俗和現代生活的要求之間,似乎需要也正在尋求有效結合。放鞭炮、貼春聯,這是中國人過春節時必須要有的節目,然而城市化的迅猛推進,人口密集度的空前增加,現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導致一些農業文明時代留下來的節日習俗正在經受挑戰。曾經有專門的報告文學作品,描述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里,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安全和意外傷害問題。禁放、限放于是成了當代“春節文化”中的一個必要主題。人們似乎自覺不自覺地在尋找一個“平衡點”,既保持過年的歡慶氣氛,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證安全和文明過年。北京就經歷了從禁放到限放的“磨合”過程。今天,高樓林立的城市已經很難容納一副春聯了,但這一充滿裝飾性、新鮮感和文化味道、寄寓著中國家庭美好愿望的節日習俗,不應該因此而消失。 家是中國人的生活根基,回家是人們過年的最大愿望。人潮如涌的年頭歲尾,多數是回家團聚的“家人”。與此同時,富裕起來且工作繁忙的中國人,也把春節當成了外出旅行的好時機。有人期待回家尋找更濃的“年味兒”,也有去到沒有春節氣息的地方放松。流動的中國由流動的人群為基本特征,回家與出行的“對流”便是“轉型期”春節文化中的有趣景觀。交通條件的改善既帶來行動的便利,也造成更大數量的人潮涌動。 幅員遼闊的神州,傳統深厚的中國,千姿百態的民間文化,十里不相同的生活習俗,讓春節這個中國人共同的節日承載和包含了太多內容。現代化的提速,生活水平的提升,行為觀念的多樣化,交通條件的改變,信息渠道的無限拓展,讓當代中國人過上了更加色彩紛呈的春節。只要人們對春節的快樂追求沒有改變,對生活的信念、現實的執著、未來的期許沒有改變,春節就永遠是全體中國人的輝煌時刻。歡樂祥和是中國春節不變的主旋律,團圓敬孝是中國春節的動人篇章。春節文化的“轉型期”或許還需要很長時間,現代與傳統的嫁接本身就是春節文化當代魅力的生動體現。我們需要在生活的進程中探尋春節文化的“抓手”和“標識”,讓中國的春節成為世界性的重大節日,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風情和中國人美好生活的風景畫。 讓人人過個好年,讓世界一起來分享。(閻晶明)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09]春節全國旅游接待和收入增長超15%
- [ 01-11]全國政協10日在北京舉行春節茶話會 賈慶林出席
- [ 01-18]把真誠和真情注入到春節文化中
- [ 01-20]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 [ 01-20]發揮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 [ 01-20]“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
- [ 01-16]我國傳統村落及其文化遺存現狀與保護思考
- [ 01-19]從文化視角看大國崛起的核心
- [ 01-16]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