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福建省循環經濟發展 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www.hxt111.com?2013-11-04 16:35?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郗永勤 國務院頒布的《“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方式”。目前,福建正面臨著跨越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期,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資源能源短缺與生態環境脆弱的形勢將更加嚴峻,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對于有效緩解我省資源環境壓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省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福建省“十二五”節能和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規劃》等政策文件,不斷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技術、平臺等要素投入,我省循環經濟發展步伐逐步加快。我省開工建設一批太陽能利用產業基地、環保基地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基地,以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逐步建立。在產業、園區和企業等層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如以德化陶瓷產業園為代表的循環型園區改造與優化發展模式,以仙游再生資源產業為特色的靜脈產業推進多產業協同共生模式,以泉港石化產業園區為典型的園區系統優化模式,以及農業與旅游業生態化集成發展模式、現代立體農業發展模式、建材行業協同處理多種固廢的綜合體模式、廢舊輪胎回收再制造發展模式、合作攻破核心技術開發應用清潔能源模式等。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我省還存在著循環經濟管理體制尚未健全、資金投入力度不夠、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有待強化等現實問題。因此,加快推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應遵循政府調控、市場引導、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的方針,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有效形成政府、市場、企業、公眾共同推進的局面。在發展策略上,著力構建循環型工業、循環型農業、循環型服務業和循環型社會支撐等四大體系,切實落實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示范城市、示范園區(企業)等三大任務,重點突出兩個協同:循環經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循環經濟發展與生態省建設協同推進,最終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和社會消費模式的轉變。 著力完善循環經濟政策體系。從產品循環和廢物循環的角度入手,不斷完善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首先,以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為核心,加快出臺《福建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和《福建省清潔生產促進條例》,抓緊研究制定廢舊家電、廢舊電池、建筑廢物等資源回收利用的地方性規章制度;其次,依據《全國“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加快出臺《福建省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行動方案》;第三,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方面的優惠力度,增強企業開展循環經濟相關活動的積極性;第四,出臺垃圾分類回收管理辦法,扶持一批資源回收利用企業,重點建設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體系,切實解決廢舊電池、電子產品等危險廢棄物的污染問題。 加快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加大省級循環經濟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以園區、企業為重點,從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城市礦產”基地建設、再制造產業化、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農業循環經濟、循環型服務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產業化示范推廣等方面入手,有序實施一批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和項目,全面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建立健全循環經濟管理體制。健全由省發改委、經貿委、環保廳、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和各設區市主管部門參與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立以省經貿委為牽頭單位的管理體制,突出抓好循環經濟發展的細節工作;建立循環經濟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合理確定各地區資源產出率指標,將循環經濟指標落實到經濟發展的目標責任制中,納入各級政府政績考核體系。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投入,重點支持示范工程建設、重點技術開發、重大項目實施、公共信息服務等。 構建規范化的循環經濟市場與碳交易市場。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實施的方針,通過利益驅動和成本約束等手段引導企業生產行為,逐步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動力機制和約束機制。一方面,扶持規范化循環經濟市場的建立。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充分運用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策推進節能產品和再制造產品使用;培育和扶持一批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運營的專業化服務公司;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的節能服務方式,推進節能服務市場化、專業化。另一方面,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場。充分吸收、借鑒發達國家和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經驗,強化碳排放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科學核定企業碳排放基數,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機構,完善交易系統等基礎建設,為建立環保能源權益交易市場奠定基礎。 搭建循環經濟技術研發與推廣平臺。要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大型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創新研究平臺,在節能環保、石化、電力、紡織、冶金等重點產業組建循環經濟產學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轉化。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依托產學研合作形式,以建立循環經濟技術網和循環經濟會展為平臺,建立循環經濟技術的供需對接機制。以項目為依托,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質量檢測中心。搭建廣闊的技術推廣平臺,及時編制循環經濟重點行業、領域的技術導向目錄,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務機構掌握的先進技術信息,推廣循環經濟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 建設我省循環經濟、生態文明科教示范基地。充分利用省內高校資源優勢,加強與臺灣在循環經濟領域的交流合作,強化多學科交叉融合,推進循環經濟與生態文明的基礎研究和教育。支持省內高校設立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的本科、碩士專業,把循環經濟理念和知識納入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相關課程。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研究基地,重點在福州大學建立省循環經濟研究基地,在福建師范大學設立生態文明研究基地,在福建農林大學建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種植試驗基地。選取一批技術先進、管理規范、教育示范作用強的園區、企業、科研單位,建設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 (作者為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福州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 福建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