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日全部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基金四季度的投資路線圖也浮出水面。是繼續在高風險高收益的創業板“找主題”,還是淡化主題色彩、遠離泡沫積聚的創業板?基金之間分歧明顯,尤其是在目前受惠于創業板上漲的績優基金和看估值相對謹慎的大公司之間。
業績領跑者:
專注于新興產業
景順內需增長以年內80.58%的凈值增長率笑傲所有偏股基金,其基金經理王鵬輝旗幟鮮明地表示,“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科技傳媒和通信(TMT)領域仍將是配置的重要方向”。他認為,在上網帶寬和終端硬件水平快速提升的推動下,TMT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在通信設備、終端和元器件制造、內容和應用等環節的競爭力都在不斷提升。這為基金提供了眾多投資標的。
華商主題精選基金經理梁永強認為,未來中國經濟最大的趨勢是轉型和結構調整,目前還比較小的“未來藍籌”將是今后幾年投資機會最大的品種,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儲能、新能源汽車、文化娛樂、基因生物、醫療服務、教育、綠色環保等領域。
大公司:
創業板風險在積聚
“創業板、新興產業股票風險積聚,本基金將盡量淡化主題色彩?!比A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孫彬認為,政府加快體制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主基調。層出不窮的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跨行業并購等投資主題預示著一個新的改革周期即將到來,但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將逐步降溫,創業板、新興產業股票風險積聚。
嘉實主題精選馬惠明稱,從短期現實看,首次公開募股(IPO)的重啟可能會對創業板等題材板塊帶來比較大的沖擊,不排除創業板見頂的可能,因此,將積極尋找新興行業板塊下跌中的配置機會,在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軟件、軍工、基礎消費品以及移動互聯網絡、高端裝備等板塊尋找長期的主題類投資機會。
南方新興消費基金經理杜冬松對市場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大消費行業、通信行業、醫藥行業和新興產業仍然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在配置策略上,繼續看好大眾消費品行業、通信行業和醫藥行業;對于成長類股票,在估值回歸合理的前提下會逐步增加配置;倉位上維持中性策略,注重價值股與成長股之間的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