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萬能險費率改革,于春節前夕正式啟動! 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保監會宣布于2月16日起取消萬能險不超過2.5%的最低保證利率限制,將前端產品定價權交還保險公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截至昨日,已有太平人壽、富德生命人壽的幾款產品將最低保證利率調整為3%~3.5%。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萬能險銷量取決于產品實際結算利率,新規應該不會引發業內的價格戰。 事實上,除了最低保證利率的取消外,強調萬能險保障功能的提升也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在“回歸保障”的監管導向下,此次萬能險新規規定,將最低風險保額的最低比例提高3倍,7月1日后不符合新規的萬能險產品不得銷售。但記者查詢目前在售的部分熱門網銷萬能險發現,其保障比低于上述監管規定的不在少數,相關產品面臨調整甚至退出市場的風險。 業內:最低保證利率3%~3.5%或成常態 所謂萬能險,是指包含保險功能并設立保底收益投資賬戶的人身險,保費一部分用于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資。說它“萬能”,主要表現在交費靈活、保額可調整、保單價值領取方便等方面。 保監會數據顯示,按照規模保費來算,2014年萬能險保費收入為3421億元,(人身險)占比為20.5%。不過,在新會計準則下,萬能險在保費統計時被歸類為“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因此,2014年萬能險保費收入91.9億元,僅占人身險的0.72%。 在具體的公司方面,中小險企成為萬能險的銷售主力,以華夏人壽與珠江人壽為例,2014年,華夏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1.65億元,而“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高達673.51億元;珠江人壽上述兩個數據則分別為0.73億元和100.02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在保監會宣布于2月16日啟動萬能險費改后的當天(2月13日),太平人壽即率先推出萬能險“網贏一號”,保證最低年利率3%。2月14日,富德生命人壽也宣布將包括生命附加金管家A款年金保險(萬能型)等在內的終身型產品的最低保證利率提高至3.5%。 某險企精算部相關負責人士表示,根據最新的規定,萬能險的評估利率上限為年復利3.5%。新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不高于3.5%的僅需要備案,而高于3.5%的則需要審批,因此“預計未來最低保證利率3%~3.5%或成常態。” 萬能險結算利率普遍高于3.5% 那么,提高最低保證利率會否引發保險公司之間的價格戰呢?對此,某險企張女士表示,“產品最低保證利率越高,需要計提的準備金就越高,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不過,這對消費者影響不大,因為相比保底利率,消費者更關注的是實際拿到手上的結算利率,而目前萬能險的實際結算利率普遍在4%至6%,高于3.5%。 以率先將最低保證利率提至3.5%的富德生命人壽為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其官網數據發現,生命附加金管家A款2015年1月的結算利率為3.85%,生命附加金管家B款2015年1月的結算利率為4.5%,均高于3.5%的最低保證利率。 不過,仍有部分保險公司的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不高于3.5%,個別甚至只有2.5%。如中德安聯人壽的福佑人生終身壽險(萬能型)5年期產品最新的月結算年利率為2.5%,中德安聯人壽靈活理財終身壽險(萬能型)5年期產品的月結算年利率為2.5%,交銀康聯人壽的聚寶盆兩全2014年至今的結算利率為3%,友邦保險中國公司的多款個人萬能險產品的結算利率只有3.5%…… 對此,陳先生認為,結算利率只有2.5%的萬能險產品可能其本身的銷量就不大,或已停售,這類產品即使仍在售,相應的保險公司也完全可以停售,轉推新的萬能險產品。 死亡風險保額占賬戶價值比例大幅提升至20% 事實上,比起最低保證利率,風險保額占比的提升是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點。根據新規,個人萬能險在保單簽發時的死亡風險保額應不低于保單賬戶價值的20%(即賠付金額不低于保單賬戶價值的120%),這一標準較之前提高了3倍。“本次改革體現了保監會回歸保障的監管導向。”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熱銷的萬能險產品多不滿足上述保障要求,如昆侖健康保險在淘寶網熱銷的存樂理財保障計劃,其身故保險金在保單生效首年度給付賬戶價值的105%;珠江人壽的匯贏1號新版萬能險的保險責任為,被保險人身故,賠付賬戶價值的105%…… 陳先生坦言,目前市場上一些理財性質的萬能險產品,其風險保額只有賬戶價值的5%,有的產品甚至只有1%,那么這類產品將來可能需要進行一些修改。 以太平人壽此次推出的“網贏一號”為例,為滿足最新的監管規定,其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事故以外的原因導致身故,按當時保單賬戶價值的120%給付身故保險金;因意外傷害事故導致身故的,按當時保單賬戶價值的150%給付身故保險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