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武平,連續三年獲評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有何秘訣?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永恒底色 日前,武平縣榮膺“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這是該縣繼2016年和2017年之后,第三次獲此殊榮。 作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卻兩度蟬聯十佳,地處閩西山區的武平究竟有什么樣的制勝法寶?近年來,武平踐行“生態立縣、旅游富民、工業強縣”發展戰略,逐步走出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素質”融合的綠色發展之路。 生態環境“高顏值” 瀑群飛瀉、宏偉壯闊的梁野山,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的黃草山,水天一色、白鷺齊飛的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初冬時節,武平處處散發著綠色生態“高顏值”的迷人風采。 綠色是武平的底色。受益于天然生態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武平森林覆蓋率79.7%,生態優勢已轉化為武平最大的優勢。去年,全縣林下經濟經營總面積143萬畝,參與經營農戶2.99萬戶,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27.66億元,同比增長14.2%。全縣已成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97個,扶持帶動996戶貧困戶發展林下經濟。 武平人始終把生態擺在發展第一位。2016年以來,武平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為契機,加大自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力度,先后實施象洞溪、中山河、桃瀾河綜合整治項目,全力推進象洞溪、處明溪、巖前溪等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2013年至今年7月底,全縣累計關閉拆除豬舍212.6萬平方米,流域水環境得到全面改善。今年6月底,巖前、十方等5個集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工程建成試運行,其余鄉鎮生活污水廠網工程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基本實現全縣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覆蓋。此外,武平推進水土流失治理,上半年完成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萬畝,并完成植樹造林面積3.4萬畝。 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武平堅定不移走“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科學發展之路,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各領域,堅持以生態環保攻堅戰役為抓手,以項目促生態環境治理,使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很大提升。2017年,武平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成功獲評福建首個“中國天然氧吧”。 全域旅游“高融合” 層巒疊嶂之中,一條木棧道從濕地上延伸,綠樹掩映之下,成群的白鷺或立在水邊,或翱翔天空——這樣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畫面,是武平規劃建設的總面積3601畝的千鷺湖濕地一角。 作為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7月,千鷺湖濕地項目竣工并對外開放,成為繼梁野山4A級景區之后,武平重點推進全域旅游的又一張生態新名片。如今,每逢節假日,這里成了游客和周邊居民漫步賞景、觀光休閑的又一好去處。 “讓老百姓成為綠色福利的最大受益者,進而成為綠色發展的堅定踐行者。”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蔡東陽表示,一直以來,武平全力推動全域旅游和縣域經濟綠色發展,利用綠色資源優勢帶動全縣生態旅游發展。2017年,到武平旅游人數207.07萬人次,同比增長21.6%;實現旅游收入19.27億元,同比增長26.2%。 在中山鎮松花寨生態茶莊,茶旅融合給業主危力云帶來意外驚喜:去年茶園游客4萬人次,拉動了茶莊茶葉、茶產品的銷售,為茶莊帶來100多萬元的收入。 在擁有悠久種茶歷史的桃溪鎮,以花、茶為主題將山水風光融合,打造“武平綠茶”主題養生旅游小鎮的規劃已現雛形。以茶促旅、以旅興茶,武平綠茶的未來發展之路已有了藍圖。 近年來,武平圍繞打造“養生福地、清新武平”,加快推進梁野山創5A級景區提升工程, 突出“旅游 ”,把全域旅游新理念融入經濟發展、項目建設、民生改善、城鄉建設的各領域,實現全域旅游的多項融合,以全域旅游推動全域經濟的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發展“高素質” 日前,在武平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福建世能科泰節能設備有限公司數名技術人員,在中心機房有條不紊地管理著廣西柳州鋼鐵集團、華新水泥(武穴)公司、北京金隅北水環保公司等企業的節能設備生產及工業互聯網平臺。 世能科泰項目于2014年9月入駐園區,目前已完成高載能行業汽輪機冷端優化節能遠程監控運營中心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汽輪機冷端優化節能監控系統(COS-8000)的開發。“該項目目前已在石油、化工、電力、冶金、船舶、機械等行業實現EPC模式節能技改。”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節能設備和能源公司實現產值1600多萬元,今年1—8月實現產值1735萬元。 “這是武平服務型制造業的一個縮影。通過物聯網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企業相連,為全國企業提供節能減排服務。”縣發改局局長石仲芳說,在經濟產業領域,武平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通過搭建產業平臺、培育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支持企業技改創新,實施工業企業規模與效益“雙倍增”、支柱產業與龍頭企業“雙培育”。在三大傳統主導產業中,礦產品加工產業逐步精深化,不銹鋼加工產業加快向原材料供應本土化轉變,機械制造產業則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在抓項目上,“實在招商、實在推進、實在服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為武平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今年初以來,武平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建設,聚力開展“項目服務年”活動,實施好100個總投資371.8億元的省、市、縣重點項目,目前已建成生態型建材企業、重點循環經濟企業20多家,并以龍頭企業示范帶動,持續推進工業提質增效,加快培育生態產業集群。 據了解,武平還以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四城同創”來統攬城鄉建設,統籌抓好民生社會事業建設,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熱點問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增強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