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農商銀行秉承福建農信“立大志、入主流”的目標導向,積極打造區域主流銀行,始終保持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的“五項第一”:稅收貢獻全市銀行業第一、涉農貸款全市第一、民生金融貸款全市第一、綠色信貸覆蓋面全市第一、普惠金融貸款全市第一。 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將力爭成為政銀合作的首選銀行、鄉村振興的主辦銀行,在地方金融舉措有“農商元素”、會議報告有“農商聲音”,重要民生項目有“農商擔當”。 福建莆田農商銀行秉承福建農信“立大志、入主流”的目標導向,積極打造區域主流銀行,始終保持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的“五項第一”:稅收貢獻全市銀行業第一、涉農貸款全市第一、民生金融貸款全市第一、綠色信貸覆蓋面全市第一、普惠金融貸款全市第一,多年來,在地方金融版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截至2021年6月末,該行資產規模451.59億元,存款規模355.72億元、貸款規模241.49億元,存、貸款市場份額位居市轄區銀行業第2位、第3位;上半年存、貸款分別增長44.77億元、33.91億元,位居市轄區銀行業第2、第1位,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客戶覆蓋面、基礎客戶數、參與民生項目均優于或超過當地同業平均水平,是當地金融穩定的壓艙石,是支撐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莆田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將力爭成為政銀合作的首選銀行、鄉村振興的主辦銀行,在地方金融舉措有“農商元素”、會議報告有“農商聲音”,重要民生項目有“農商擔當”。 黨建賦能 服務鄉村振興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農”工作的重心發生了歷史性轉移。作為“農”字頭的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既是莆田農商銀行的使命使然,也是其職責所在。該行以“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為抓手,攜手政府“農”字部門,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寫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 “聯學聯建”服務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該行變“獨唱”為“合唱”,主動與莆田市農業農村局、海洋漁業局、供銷合作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黨建共建、涉農資金代發、鄉村振興項目、信息互薦等方面開展合作。全面推廣“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務模式,向全市498個行政村(居)派駐金融助理151名,同時聘任網格協理員202名,協同地毯式推進金融服務。自推廣以來,累計開展現場走訪375場,采集客戶信息2.69萬戶,發放農戶貸款6000多戶。 “共建共享”服務社區市民。公共服務場景既是高頻場景,也是粘性場景;市民剛性需求大、流量多,同時低成本資金歸集多、沉淀多,是同業競相爭奪的業務領域。作為本土銀行,該行發揮“小、快、靈”的優勢,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建立聯系,率先獲取合作機會。如社保卡業務自2010年推出以來,該行第一時間積極響應、爭取承辦,為轄內220萬市民發行人手一張社保卡,并作為核心基礎業務,不斷迭代升級,從社保卡1.0升級至社保卡3.0。目前,市民看病就醫以及醫保、社保、退休金、公務員車補均通過社保卡代發,日益成為市民的“貼身卡”。除此之外,在市區停車、衛生院、學校、輪渡碼頭、景區等全面布設場景,累計打造高頻、高價值金融場景72個。 “群策群力”助銷農產品。鄉村振興重在產業振興,難在品種改良、產品銷路,要在解決農民痛點上下功夫,著力打通生產資料“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該行攜手共青團莆田市委,聯合開展“抗疫助農,愛心接力”助銷枇杷網絡直播,以“直播+電商+助農”的形式,向全國網友推介枇杷,助力消費扶貧,直播兩小時圈粉100萬人次,關注量達300萬,當日銷售萍湖枇杷5000多斤,轉枇杷滯銷為暢銷。 先行先試 撬動農村要素 作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更要把握“時”與“勢”,善于順勢而為,找準業務發力點。當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內循環的重點在農村。一方面,農村很多資源處于“沉睡”狀態,難以進入市場流轉;另一方面,農民有融資需求,但普遍缺乏抵押物,難以得到銀行足額、低利率的貸款,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莆田農商銀行率先探索村級資產融資,推出“五福”要素融資模式。 實現“三大突破”。相較于傳統貸款,“五福”要素融資打破了傳統放貸邏輯,具有“三大”突破。其一,從“確權”到“確值”轉變,只要農民認為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即可融資,不依賴有權部門確權頒證。其二,從“依托”到“授托”轉變,只要農民資產授托給村級組織即可融資,不依托有權部門登記。其三,從“入市流轉”到“內部流轉”轉變,在村級經濟組織內部收儲、流轉,不依賴入市拍賣。 突出“四大優勢”。門檻低,只要農民有自有資產、信用無不良,就可以憑農、田、林等資產獲得融資;利率低,相較于傳統信用貸款、保證貸款,由于有了村級資產增信,利率普遍下降100個BP以上;額度足,單戶授信最高可達200萬元以上,基本滿足發展設施農業、家庭農場、鄉村旅游等資金需要;手續簡,無需辦理抵押手續,一次授信,周轉使用。 聚焦“五種要素”。該行立足于莆田地域資源要素特點,推出了五種要素融資模式,分別是“福農貸”,以農村田、地、林為要素的融資;“福房貸”,以農村集體房屋產權為要素的融資;“福海貸”,以海洋經濟資產抵押為要素的融資;“福股貸”,以村集體股份為要素的融資;“福補貸”,以農村權益補償款為要素的融資。在前期試點基礎上,針對各個鄉鎮要素特點,各有側重推廣“五福”系列產品,形成增量擴面,已累計發放“五福”產品1962筆、金額11.69億元,正日益成為信貸業務“增長極”。 深挖優勢 鍛造業務長板 作為農村中小銀行,農商銀行雖然擁有“點”的優勢,但基礎還缺乏“鏈”的牢固、“網”的粘性;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各大銀行憑借資本、科技優勢紛紛搶灘農村市場;作為中小銀行機構,要守住農村陣地,必須鍛造業務長板,構建基礎業務粘性。面對競爭壓力,莆田農商銀行重點拓展“兩個平臺”,鍛造業務長板。 福農e政平臺。該平臺能夠實現惠農惠民資金直接發放到村、到戶、到人,并直連福建鄉村振興(惠農惠民)資金在線監管平臺。該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線下依托轄內88個營業網點、107臺自助機具、240個財政惠農惠民資金服務示范點,方便農民家門口領用;線上依托“福農e政”平臺實現在線監管和發放,做到“一網通辦,一屏盡覽”。截至目前,通過該行代發的項目19項,占莆田轄內代發項目86.36%,涵蓋農村低保、城市低保、特困人員補助、臨時救助、困難殘疾人補助、高齡補貼、移民直補等,目前已累計發放5.75萬筆。 三資監管系統。該系統集合了農村資金、資產、資源等數據信息,登記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村級資產等基礎信息,具有數據優勢、合作優勢。該行認真貫徹福建省農信聯社工作部署,通過專員專事專辦、制定任務清單、明確時間表、獎勵配套等,加強工作推進落實。班子成員主動當首席營銷員,牽線搭臺;基層主動對接,并以農商速度、農商態度、農商溫度贏得農業主管部門的認可。目前,轄內36個鄉鎮中使用該行“三資”監管系統的鄉鎮已達30個,覆蓋率達83.33%。 擔當作為 主動紓困解難 廣大中小微企業是農商銀行唇齒相依、命運與共的利益共同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莆田農商銀行主動聽取政策、溝通政策、爭取政策,做到政策用盡、服務盡心,扮演好政府和企業之間“金融紐帶”角色,通過“政策+產品”模式,讓優惠政策、金融資源精準直達民營小微企業。 平臺對接“快”。該行主動對接“金服云”平臺,入駐平臺快,及時上架金融產品;熟悉平臺功能、相關操作快;對接客戶發布的融資需求快,限時辦理,最快3個工作日內落地,較快支持一批企業。截至目前,通過平臺對接融資需求客戶196戶,發放貸款4.25億元。 政策落地“實”。用好用足“紓困專項貸款”“央行專項再貸款”,實行“三免一降”,即免評估、免抵押、免擔保、降利率,留住存量優質客戶、爭取首貸客戶。目前累計發放紓困貸款8959萬元,發放央行專項再貸款37.87億元,服務對象主要為制造、貿易等行業以及鞋服、工藝美術等優勢產業,具有帶動就業多、出口創匯等特點,年利率僅3.35%—5.5%,為中小微企業節約資金成本2.5億元。 工具運用“活”。積極運用人行兩個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配套專項產品,如創新推出“流水貸”“支小貸”等產品,推動貨幣政策落地見效。目前,已辦理延期還本付息貸款戶數7124戶,金額14.87億元;已發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5878戶、金額10.13億元。 特色經營 形成錯位競爭 傳統獲客拼價格、拼人脈,成本高、維護難、易流失;再加上如今客戶對銀行網點的交互頻次和依賴性明顯下降,一部手機可以辦理95%以上業務。為適應新模式、新常態、新變化帶來的新沖擊、新考驗和新機會,莆田農商銀行著力從網點轉型入手,推進網點渠道轉型創新,提升獲客成效。 探索主題銀行。當前“二胎”“三胎”政策帶火了兒童市場,“生育政策”“人口老齡化”“銀發浪潮”的出現對各個行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也給銀行挖掘特定客群帶來契機。在細分客戶基礎上,該行鎖定了兒童、離退休老年兩大客群。兒童客群背后蘊含家庭三代人的財力以及消費產業鏈;退休老年人客群相對節儉、有一定儲蓄,退休后時間充裕,注重社交需求、健康養生,雖是夕陽客群卻是朝陽金融。在此基礎上,該行打造兒童主題銀行2家、夕陽紅主題銀行1家,并提供專門的場地、專屬的產品、專業的人員。自開辦以來,累計發展兒童、老年會員3200多戶,合作商戶50家,吸引定期存款5.32億元。 打造社區銀行。莆田市現有54個鄉鎮(街道),覆蓋307個網格、595個居民小區。莆田市委市政府傾力打造的“黨建+”鄰里中心,采用“1+6+X”模式進行布局,涵蓋便民辦事、就業創業、保健衛生、家政物流、托幼托教等。鄰里中心所沉淀的群體是農商銀行最契合的客群,所搭建的生態是農商銀行最需要嵌入的場景。該行主動把普惠金融服務點接入鄰里中心,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并常態化舉辦社區活動,如做燈籠、做香囊、包粽子、搓湯圓等,形成“平時常聯系、有呼必有應、鄰里一家親”互動局面。目前,網點周邊社區使用該行手機銀行85%以上,水電費、燃氣費改簽該行90%以上。 開辦專營支行。專業的客戶要交給專業的團隊來服務。該行立足轄內海洋資源特點,將海洋產業突出的鄉鎮網點打造成“藍色專營支行”,既做“專”也做“廣”,針對從事海洋捕撈、漁排養殖、水產育苗,專門配套“船抵貸”“育苗貸”“漁排貸”產品,不僅拓寬了專業戶融資渠道,也盤活了海洋產業資源。還主動向其海洋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推出鮑魚產業鏈貸款等,目前,該行已累計發放涉海貸款30.25億元。 未來,莆田農商銀行將秉承打造客戶信賴、業績卓著、行業標桿的區域特色銀行的愿景,深入開展“二次創業”, 突出業務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市場份額提升,在打造區域主流銀行道路上不斷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