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慶豐收,迎盛會。”9月23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神州大地,億萬農民共慶豐收、共享喜悅。在將樂縣的鄉野田間,福建農信駐村“第一書記”魏太哲也迎來了豐收季。扎根基層建設美麗鄉村一年多時間,他交出了一份令群眾滿意的鄉村發展答卷。 魏太哲,曾是省農信聯社三明辦事處的一名審計人員,2021年7月,他來到將樂縣白蓮鎮小王村正式開始了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駐村以來,魏太哲牢記初心使命,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堅持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用一腔真情幫扶一方百姓,用實際行動詮釋對百姓的服務情懷。 實干擔當有作為,他是鄉村振興的“領路人” 過去的小王村是一個坐落于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路上的名不見經傳的村莊,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一度制約了它的發展。近年來,小王村堅持“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理念,依托雄厚的生態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解鎖“生態密碼”,積極探索“綠色+”模式,滾動發展“生態產業”,激發鄉村新活力,推動生態優、村莊美、百姓富。 為了助力小王村致富道路越走越寬,魏太哲主動扛起責任,真抓實干,當好“領路人”,吹響鄉村振興“沖鋒號”。 一方面凝聚鄉賢力量,助力產業發展。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加強與駐外商會黨支部聯絡,深入挖掘在外鄉賢人才,發揮鄉賢在資源、人脈、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引導資金回流、人才歸鄉、農業擴產、旅游增效、工業返村。通過“黨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社員”模式,相繼建成花卉種植基地、花生生產基地、大米生產基地、茶葉生產加工基地、礦泉水生產基地,形成產業多點開花的發展局面,為村民邁向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基礎。如鄉賢黃德榮返鄉創辦荔鏞花卉有限公司,并帶動鐘文、林水、徐先塔等鄉賢回鄉興業,建立花卉種植基地300畝,年產值達600萬元;村中黨員劉水妹創辦的鑫金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建立200畝花生基地,塑造了“小王花生”品牌,年產值產值達百萬元,帶動了50余名村民就業。 另一方面挖掘資源潛力,實現村財增收。駐村期間,立足小王村山水林田湖的資源稟賦,爭取資金建設了沿池湖溪“光伏+民生景觀”長廊、田間觀光小火車、研學基地等,吸引外來游客,累計增加村財收入17萬元。 旗幟鮮明講政治,他是基層黨建的“當家人” 鄉村振興,黨建先行。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是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作為駐村書記,魏太哲緊抓組織建設,筑牢黨建根基。 一是建強“兩委”隊伍。帶領小王村完成村“兩委”換屆,順利實現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新任“兩委”平均年齡、學歷結構實現“一降一升”,村兩委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二是強化陣地建設。為了實現小王村陣地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賢館、人大廉潔文化宣傳公園等,使之成為黨員活動基本陣地、服務群眾重要窗口。 三是推動跨村聯建。他推動小王村黨支部和大里村、銅嶺村黨支部聯建,成立了小王聯村黨總支。小王聯村黨總支成立后,共同形成了鄉理事會新機制;共同建設了紅色旅游區、農業產業觀光帶、沿池湖溪騎行步道等項目;共同發展了鮮切花種植基地、生態大米生產基地等生態富民產業,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作用得以有效發揮。 助民解憂謀幸福,他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群眾的事,無小事。”他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宗旨理念,替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財政資金,建設騎行步道景觀提升和亮化工程,修建鄉村公路和農田機耕道路,提升小王村村人居環境。 二是解決村民飲用水和農田灌溉用水問題。針對今年持續干旱少雨的氣候,第一時間爭取并建設了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和農田灌溉設施項目,確保全村居民用水無憂及300多畝受旱耕地得到及時搶灌。 三是關愛“烈屬”和貧困學子。分別為18名革命“五老”子女和村里考上大學的貧困生,爭取慰問金和助學金。 四是認領責任田,喚醒撂荒地。在魏太哲的大力推動下,小王村先后與將樂聯社、將樂縣紀委監委開展“我在小王有畝田”撂荒地認領活動,相關單位共認領耕地50多畝,激活了撂荒地,保障糧食安全。 五是引領鄉風文明,宣傳小王故事。2021年11月,他帶領小王村建設了鄉賢館,大力宣傳鄉賢創業艱辛歷程和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的先進事跡,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鄉賢人士,以鄉賢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弘揚文明新風尚,營造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并成立“鄉賢議事廳”和“鄉賢調解室”,引導鄉賢為鄉村發展和矛盾糾紛調解充當“說事員”“議事員”“評事員”等積極作用,2021年11月小王村獲稱“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如今小王村在農業產業發展上形成了花生、茶葉、生態大米等產業,帶動村財和群眾增收,在此基礎上,依托毗鄰龍棲山的優勢,把農業與產業、文旅康養相融合,推出了農田觀光、農耕體驗等項目。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建設農業產業的觀光園、茶產業文化園、研學基地等,把小王村打造成休閑、生態村落,推動小王村鄉村振興。”談到未來的工作規劃,魏太哲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