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次招待宴會上,人民大會堂辦公室主任魏學東對大家說:“現在的國宴已從以往的‘四菜一湯’改成了‘三菜一湯’!”(12月5日《羊城晚報》)
國宴由“四菜一湯”改為“三菜一湯”,已經不算是新聞了,此前早有報道。比如,在外交部舉辦的第12次公眾開放日活動上,禮賓司副司長林楠說,以往國宴是“四菜一湯”,而許多外賓反映,中國人太好客,國宴太豐盛,因此,國家決定將“四菜一湯”簡化為“三菜一湯”(2007年5月20日中國新聞網)。
國宴標準簡化之所以舊聞又成新聞,是因為日常公務接待中,許多地方仍在翻“四菜一湯”的老黃歷,國宴“三菜一湯”的示范作用很有限。比如,有的地方規定,干部出差,縣級領導實報實銷,副科級以上的每人每天補助食宿和伙食費160元。這一按“四菜一湯”標準出臺的規定,要是對照“三菜一湯”標準,是應該作些調整的。
公務接待中因吃喝造成的浪費是驚人的,飯店里每天倒入泔水桶的剩菜,大部分是公款埋單的。環顧四周,大吃大喝仍然盛行,說明不少地方在公務接待中還沒有“與中央保持一致”。這也難怪,此前中央發了那么多的文件,要求遏制吃喝風,都沒有收到明顯的成效,靠沒有強制性約束的“三菜一湯”就更不現實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中央曾下文要求嚴格執行“四菜一湯”標準,結果“上有政策下搞對策”,飯店里大盤子盛行,幾道菜“合成”一道菜,“四菜一湯”名義上沒有突破標準,可接待費用沒有降下來,大吃大喝的歪風沒有禁止住。有此教訓,在目前公務接待中,節儉意識還比較淡漠、制度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即使強制推行“三菜一湯”,也未必能收到實效,因為有些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一張嘴。
要讓一些人管住自己的嘴,公務接待中幾菜幾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公款吃喝的風險。因為“吃了也白吃”,所以才有“不吃白不吃”,如果“吃了不能白吃”成了“高壓線”,“三菜一湯”必然真正流行,公務接待中的節儉之風也會很快形成,因為我們有節儉的民風,有群眾的支持。(張鐵鷹)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