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膾炙人口的小品《超生游擊隊》,講述的是農民為了超生而四處游蕩的事。然而,近年來大批農民進城務工,他們在為城市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其超生問題也日益突出。國家人口計生委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流動人口規模已達1.5億。超過全國人口1/10,70%以上是生育旺盛的育齡人群。全國流動人口違法生育占50%~80%,福建占70%,而在人口大省安徽,流動人口的超生已超過60%。(12月11日《瞭望》)
長期以來,在決策部門以及社會公眾的印象中,流動人口的超生問題相當突出,這部分人群的計劃生育工作是一個難點?!俺螕絷牎钡任乃囎髌返匿秩?,更加重了這一印象。但筆者也注意到一些相反的結論。就在本月6日開幕的2007上海國際健康大會上,上海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謝玲麗表示,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在來到上海后,正悄悄改變他們的傳統生育觀念,“現在他們中間不想生育的人的比例甚至比上海本地人還要高。”(12月7日《東方早報》)
謝玲麗指出,外來人口包括大量高學歷的外來年輕人來到上海后,他們的生育觀念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首先,他們中部分人原先所信奉的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正發生改變,轉而認同于生男生女都一樣;其次,多子多福的觀念也在變化,由原來的多生向少生轉化;另外,在激烈的工作競爭壓力下,很多人甚至干脆選擇了不生。謝玲麗還用一個新的調查數據來驗證上述觀點:在上海的育齡婦女中,有4.5%的人不想生育,而外來的育齡婦女卻有超過6%的人不想生育。
一種觀點認為流動人口是“超生大戶”,另一種觀點卻表明外來育齡婦女“不想生育”,那么哪一種觀點更加真實可信?二者并不好作簡單比較。首先,“流動人口”、“外來人口”、“農民工”并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三者的概念、范圍均不相同,因此調查結果也可能存在差異。其次,支持謝玲麗觀點的調查數據僅來自上海,而國家人口計生委的調查是全國性的,二者不具備可比性。盡管如此,筆者認為謝玲麗的觀點仍然是值得重視的。
其實早在去年,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提供的一項研究數據就表明,人口流動可以降低生育率,流動人口的平均生育水平和平均期望生育水平都低于戶籍人口。小品“超生游擊隊”所描述的情景,與現實狀況并不完全相符。換言之,盡管流動人口確有許多“超生大戶”,但人口流動對降低生育率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視的。該所陸杰華教授分析認為,造成流動人口生的少、生的晚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已婚夫婦相對分居,大大降低了生育的可能性,而且生育觀念、經濟收入改善等因素,也都影響生育行為。
筆者看來,流入地(城市)的生活成本遠遠大于流出地(農村)的生活成本,這一影響對人們生育觀念的改變作用也相當巨大。一對夫婦要繁育后代,首先要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其次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物質條件來撫育下一代,還要有相對長遠的保障能力。而當前我國大城市的住房、教育、醫療等生活成本,對許多城市居民來說都相當巨大,對外來流動人口來說,生活成本、生存壓力會更大,養育能力更低。因此流動人口“不想生育”也是很好理解的。
厘清人口流動可以降低生育率這一概念,對我國人口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義。首先是決策部門不應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而應該把人口流動看作是有利于計生工作的;其次應該繼續總結“屬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務”的成功經驗,把計生工作由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全面的計生服務;另外,城市管理者也應該提高分配率,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流動人口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陳才)
(責編:吳頌潔)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