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一位林女士的兒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的時候她每天接送兒子,“到學校大門口外面的小拐角時”,兒子就不讓她再往前走了,“好像生怕同學老師看見”,后來兒子強烈要求其二姑去接。兒子的二姑做建材生意,有一輛豐田轎車。不久,班主任老師打電話給林女士,她才知道自從二姑開車送兒子上學以后,兒子為什么堅決不再讓她去送了。原來兒子在學校里四處跟同學說,送他上學的二姑是他媽媽,而以前接送的媽媽,其實是家里的保姆。(12月25日《新商報》)
因為用轎車接送,“二姑成了媽媽”,這孩子的虛榮心夠厲害的。可我們沒有理由責怪孩子,因為他的虛榮心不是憑空產生的,他生活在一個相互攀比的環境中。“班上七成學生的家里有轎車”,見到許多同學上下學有轎車接送,林女士的兒子自然非常羨慕,他要“創造條件”,讓自己也能坐轎車上下學。于是,他極力討好有轎車的二姑,讓二姑代替媽媽接送自己,當他目的達到后,有人問起時,二姑就得被說成是“媽媽”,媽媽“變成”家里的保姆,不然,兒子的虛榮心還怎么滿足?
以前讀過介紹日本學校的文章,知道日本的學生在學校里,只能穿校服,這不是為了“整齊劃一”,而是為了避免學生講究穿戴,互相攀比。讀有關領導人教育子女的材料,知道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李訥上學時,和其他同學沒有什么兩樣;許多高干子女上了幾年學,班上的同學甚至不知其父親是何人。這些領導人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防止他們搞特殊,這自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現在條件好了,貧富拉開了距離,一些人開始“不患均”而“患寡”了,為了讓孩子在學校被“瞧得起”,變著法地給孩子“創造條件”。特別是有條件腐敗的人,不但自己腐敗,還要“教育”孩子從小懂得“能腐敗是一種榮耀”。如果哪位稍微出息了點,其表現先在孩子身上顯露出來。提拔了,手里有了支配公車的權力,先用公車接送孩子上下學;有能力用公款請客了,必先帶孩子到飯店去“瀟灑走一回”。結果,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沒有不健康的攀比環境,一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是不會把媽媽“變成”保姆的。一些家長在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條件時,也自覺不自覺地刺激了孩子虛榮心的膨脹。可以說,孩子虛榮,責在家長。孩子把媽媽“變成”保姆的事例,值得所有深思。(張鐵鷹)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