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是植樹節后的第一個周末,因此有不少人,用周末的機會填補了前幾天植樹節未完的心愿——植樹,筆者也有幸參與了其中。
植樹地點是一塊早已規劃好的空地上,離市中心有50多公里。地塊三面有水渠隔開,所有植樹的人都只能通過臨時搭建的便橋走到植樹林中。到達現場后,筆者發現,所有的樹苗與事先挖好的坑一一對應。植樹總得有點規劃性,例如:樹的行距當然要點科學性,所以當時也就沒多想,見到了樹就栽上。
植樹回來路上聽一路人說,這栽下去的樹還是要被拔起來的,楞是一頭霧水。為什么栽下去的樹還要被拔上來呢!
據說這叫“循環經濟”。據了解,植樹的空地總共有一百來畝,每天都有大批人去植樹,有城里單位組織員工去植樹,也有自發組織的。一去就是上百號人,這樣一來,不要幾天,一塊百來畝的田也就很快樹木林立了。可惜僧多粥少,植樹的人多,準備的田地有限。那怎么辦,要知道,所有的“藍海”市場,都是在這樣的現狀下被開發出來的。你前腳走了,我后面就把剛剛栽下的樹拔起來,明天來植樹的人又有機會植樹、拍照留戀了,而且又可以多收一次、甚至兩次、三次錢,何樂而不為呢?這不也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嗎!
要知道,這些來植樹的個人或者單位都要自掏腰包。這樣一來,地方政府把原本自己要掏,或者要農民掏的苗木錢、人工費全部轉嫁到那些開著車、帶著相機,風風光光來植樹的城里人身上了。而來植樹的城里人、或者單位、或者領導又可以在電視上露個臉,在上級領導面前邀功一回了。看,這樣的做法又還是雙贏呢!
想到自己剛剛栽上的樹馬上就要被拔起,筆者有三點疑惑:第一、這幼小的樹苗被栽了拔、拔了栽,到最后還能不能成活呢!第二、一些地方政府為什么不能將需要植樹的地方多規劃出一點來呢?第三、每年植樹節里有多少人在這樣植樹呢!(周成功)
【聲明】凡注明 “西岸時評”來源之作品, 未經福建東南新聞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未經許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