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全球出現糧食危機的形勢下,我國保持了糧價穩定、供應充足的良好局面。這主要得益于中央“立足國內、基本自給”的糧食工作方針和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使我國保持了強大的糧食自給能力。同時要看到,我國13億人口對糧食始終有著巨大的需求,作為糧食主銷區的我省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未雨綢繆,有所作為,盡快制定糧食安全基本戰略,建立保障糧食安全的長效工作機制,確保糧食長期安全。
建立糧食安全責任約束和補償機制。繼續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行政首長糧食工作負責制、三級糧食儲備制度和三級糧食風險基金制度。建議由省級財政統籌,設立“糧食安全責任約束與補償基金”,堅持行政手段與經濟措施相結合,切實把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到實處。綜合考慮轄區人口糧食消費需求、耕地面積和目前糧食產量,科學確定各市、縣(市、區)糧食產量指標基數,每年進行考核,切實解決地區之間產糧越多包袱越重的財政反差,使產糧大縣真正享受到“以工補農”的政策實惠。同時,將發展糧食生產、防止耕地拋荒撂荒列入對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列入對國土、水利、電力、財政、科技等有關部門的目標考核內容。
健全糧食價格調控與激勵機制。省級政府可以在優質優價上做文章。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的效益通常是普通農產品的數倍,對提高食品安全和農民種糧積極性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應制定出臺具體措施,扶持和引導種糧能手、種糧大戶創新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率先利用綠色先進實用技術開發和種植無公害、綠色或有機糧食品種,大幅提高種糧比較效益。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投入機制。建立以國家投入為主體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的農田水利投入體系。目前,我省已成立由省直有關單位組成的標準農田建設聯席會議制度,集中土地整理、節水灌溉、中小型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水利基金、扶貧基金等與農田基本建設有關的資金,統一調度,整體推進,以期發揮政府資金的最大效益。市縣財政也應盡快形成農田水利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形成政府為主與農民為輔的投入格局。明確土地整理等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主體為農民,既保護耕地的耕作層、犁底層,也為農民增收開辟新的渠道。加大山壟田改造力度。繼續實施農村“年萬里路網工程”、“六千”水利工程、家園清潔行動等,支持農業生態建設,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健全適用技術研發與推廣機制。繼續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及廣大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作用,形成依靠先進適用技術研發與推廣促進糧食生產的良性循環機制。大力推進先進技術的集成與運用,根據不同生態區域和生產條件,組裝集成先進適用技術,實行良種良法相配套。同時,按照五級聯動、分級負責,以縣、鄉為主的要求,以示范縣、示范區、示范方、示范戶為抓手,免費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大力培育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從稅收政策、資金投入、銀行信貸等方面扶持糧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植保等作業服務組織及縣、鄉各類專業協會和龍頭企業,提高其技術服務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努力拓寬科技下鄉渠道。加強閩臺糧食生產交流與合作,通過合作、引進、消化臺灣的先進農機技術及產品,實現農機本土化,推進我省糧食生產現代化。
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與補貼機制。加快制定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及相關差別政策,一方面要切實加大對糧食主產縣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對糧食主產縣承擔的涉農投資項目,縣級財政可以不配套或少配套,以減輕糧食主產縣的財政壓力。同時,要改進種糧補貼的方式方法,改變目前補貼“普惠制”(按農戶承包耕地面積發放)的做法,堅持“有種有補、不種不補,多種多補、少種少補,誰種補誰、先種后補”和“農戶申報、張榜公示、村級核實、鄉鎮審核、縣里監督”的原則,按實際種糧面積補貼實際種糧戶。為確保農民將補貼資金真正用于糧食生產,可嘗試直接向種糧農民發放化肥、種子、農膜等生產資料。
健全農地流轉與規模經營機制。通過政策引導和行政推動,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和中介服務組織,通過自愿流轉、委托經營、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多種形式,有序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省、市財政應設立農村土地流轉扶持資金,專項用于扶持具有一定規模、合法有序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引導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建立土地信用合作社,通過村民自主管理,切實解決糧食生產中的土地、資金、技術、信息、加工、貯藏、運輸以及糾紛調處等問題,加速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大力培育一大批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科技文化程度較高、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經驗豐富的核心農戶,發揮他們對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與市場競爭力,以及對周圍農戶生產經營的輻射帶動作用。
完善農業融資與風險保障機制。進一步增加農業信貸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小額信貸貸款額度小、期限短、手續簡單、方便易行等優勢,逐步擴大試點,形成能夠適應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小額信貸模式,切實為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提供信貸服務。通過利率傾斜政策,對農業貸款實行利率優惠,特別是對于從事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和大宗農產品生產者,提供必要的中長期低息貸款。盡快完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采取政府適當補貼、農民自籌風險基金、專業保險機構負責辦理具體業務并提供再保險服務的形式,逐步建立農業風險保障機制。
構建?。▏┩獬邪N糧與政府支持機制。支持和鼓勵我省種糧大戶、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到6個與我省有長期糧食購銷協作關系的糧食主產省以及其他中西部糧食主產區,甚至俄羅斯等耕地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承包種糧。對于到外面開發糧源的個人或企業,省里應按照提供糧源的多少給予財政獎勵和融資支持。 (李立敏 黃躍東 作者單位分別為省委辦公廳、省農辦)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