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戴著一副自制“枷鎖”,胸前掛著一塊“我是乙肝病者,我要工作”的牌子——昨日上午,在廣州恒福路及南方人才市場附近,一位“特殊”求職者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原來,這位自戴“枷鎖”者叫羅思文,今年將從江西機電學院畢業,專業為機電一體化,年初七才從學校來廣州找工作。他應聘了一家電子公司,通過初試、復試、口試、筆試,并回答了一系列挑剔的提問,但最后卻沒有等到錄取的通知——人事主管來電:“羅先生,非常感謝你到公司來應聘,但我們建議你先去治療,等你乙肝轉陰后再來和我們聯系,好嗎?”羅思文無奈地表示:“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出此下策,只希望有人能幫助我。”一個上午,小羅就是戴著這個“枷鎖”在街上,直至來到南方人才市場。楊炯告訴記者,他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了。此前,他還在廣州某寫字樓看到有公司公然貼出告示,“乙肝病毒攜帶者禁止入內”。
羅思文“戴枷”表達對乙肝歧視的不滿。
權威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有慢性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以下簡稱攜帶者)約1.2億,慢性乙肝病人約3000萬。僅從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數字來說,差不多全國人民十有其一。39健康網組織的一次調查顯示,乙肝的患病人群中年輕人所占的比重較大。這表明,乙肝以及乙肝病毒攜帶者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而且都處于需要就業階段。近幾年,從國家招考公務員、法律法規等,經過乙肝及其攜帶者種種奮力抗爭,乙肝就業歧視有所好轉,但是依然嚴重,解除類似自戴“枷鎖”者叫羅思文乙肝及其攜帶者身上的“就業枷鎖”必須排上政府的議事議程上來。
首先,國家應該成立以社會與人力資源保障部、衛生部等相關部委的協調組織或機構,把保障乙肝及其攜帶者合法權利,上升到全社會、國家的層面來解決。制定系統、可行的方案,從整個宏觀面到微觀面進行全面梳理。這不是小題大做,要知道這個群體差不多占不多占全國總人數十分之一的比重啊,1.5億乙肝攜帶者及乙肝病人絕對應該成為從中央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解決民生福祉的對象。
解除乙肝就業歧視除了立法和教育以外,筆者認為還要關注現實基礎,而不是強壓給用人單位,即使強壓下去,用人單位一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筆者認為,應該設置乙肝病專項保險,社保等可以適度的向乙肝以及攜帶者傾斜,免除用人單位的后顧之憂。據一項調查顯示,77%的網民在“是否錄用乙肝及其攜帶者”問題上表示“是病情而定”,筆者也了解過一些用人單位,他們并不是對醫學上意義上乙肝傳播擔憂,現在不少人都知道乙肝患者的傳染性并不可怕。但是很多用人擔心,招收乙肝患者帶來的醫療費用負擔,乙肝有可能帶來較為沉重的醫療負擔,甚至這些人因病請假的相應損失和待遇,都是單位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如果社會能夠很好解決用人單位因為招聘乙肝及其攜帶者而帶來的可能負擔,相信乙肝就業歧視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乙肝及其攜帶者,相對來說一定程度上是就業弱勢群體,因此,政府就如何提高這些人的就業競爭力,應該多想辦法。比如可否像對待下崗工人那樣,提供就業指導,對用人單位在招聘乙肝及其攜帶者時進行相關的獎勵政策,撥付培訓經費進一步提升乙肝及其攜帶者的自身價值。
總之一句話,1.5億戴上“乙肝就業枷鎖”群體是一個大問題,各級政府應該必須正視,并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解決不能靠強制,而是建立一系列的具有現實基礎的舉措,以免這些舉措成為“空中樓閣”。(盤和林)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