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為世人所熱盼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了。言及熱盼,是因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全國兩會需要解決的問題關系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切身利益。
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不需要懸念而是需要確認。
與往年一樣,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的過程中,贏得了會場內一次又一次的掌聲。總會有細心的媒體記者記錄下溫家寶總理在作報告時所獲得的掌聲次數。相信不僅是中國人在關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毫不夸張地說,全世界都在傾聽溫家寶總理代表中國政府說了些什么。人們在傾聽掌聲的時候,更想傾聽在2009年——中國會做些什么?
過去的2008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和考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奮力拼搏,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爆發于當年、并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為中國提出了亟待解決的嚴峻課題——2009年中國需要面對的是“緩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強信心、穩定預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09年的兩會被譽為是“史上中國草根階層參與度最高的年度兩會”。中國民眾對政治生活的廣泛參與首先來自于經濟方面的因素——無論是“平頭百姓”抑或“中產階層”還是“社會精英階層”,經濟全球化讓每個中國人都在第一時間內獲知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含義,坊間對2009年中國經濟的走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信心貴于黃金”,懂得這個道理才有可能度過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溫家寶總理在報告提到“我們的信心和力量,來自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來自已經制定并實施的應對挑戰、著眼長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來自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來自充裕的資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支撐;來自運行穩健的金融體系、活力增強的各類企業和富于彈性的宏觀調控政策;來自改革開放30年建立的物質、科技基礎和體制條件;來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和制度優勢、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以及全國上下促進科學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來自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發憤圖強的偉大精神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年的工作報告內容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一屆政府工作在文本上的表達。
作“讓老百姓能讀懂的政府工作報告”是本屆政府提出的一個目標。面對4萬億的投資計劃,普通民眾希望知道其中的錢“花到了哪里、怎么花、或如何花”,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備受坊間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令人興奮的是,在政府工作報告里給出的這個答案是清晰的,更是能夠令人滿意的。
早在兩會召開前夕,中國就確定了今年保持經濟8%的增長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通過多層面的舉措告訴了世人,“只要我們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一定能夠把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夠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有信心才有可能面對任何困難。歷史證明,中國百姓的信心來自于有黨的堅強領導,也來自于中央有正確、可行的舉措。在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報告中充分闡明了這兩點。
這個報告贏得了掌聲,更贏得了每一位普通百姓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