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月8日《南方都市報》報道,個稅起征點調整問題是兩會一大熱點,多位代表委員都提出了將起征點調高到3000-5000元的議案提案,網民也頗為期待,期待兩會上這些議案提案會得到充分討論,兩會后會有相關的跟進。但是,似乎繼續討論已經沒有必要了。昨天,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個稅起征點暫時不會調整?!?/p>
“在全球進入減稅周期的背景下”,提高個稅起征點近期成為兩會內外的熱點話題之一,從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也集中在這一民生問題上: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就說:“我今年第一個是希望政府更多讓利于民,進一步調整個稅起征點,比如最低能調到3000以上”;在陜全國政協委員李曉東提出,富民才是強國之路,建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直接提高至5000人民幣。
除了起征點外,更有不少代表委員對個稅的征收方式提出了新的建議,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吳菊建議,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應改為以家庭為單位,同時要考慮家庭的基本生活支出。全國政協委員、國開行副行長劉克崮認為,家庭的基本生活支出部分不應該征稅。
保民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提高個稅起征點,無疑是近期的一大民生焦點,而在金融危機的籠罩下,減輕百姓負擔,增加民眾收入,對于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也是大有關聯。原先很令人向往的是,在兩會上,那么多代表委員直呼民意,或可推動問題的有效解決,但財政部副部長“暫不調”的武斷“悶棍”,卻令人無比郁悶、失望。難怪,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宋林飛提出疑問:“你都定了,要我們來干嗎?”他認為,這樣的大事決定權不應該在一個部委,“代表委員們還沒討論,你表什么態?”
個稅起征點和每一個公民都息息相關,央視2月16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逾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提高個稅起征點。而如今這個頗受代表委員質疑的結論式表態,顯然令民意悵然。在公民社會撲面而來的今天,民生政策的回應、制定,為何令人們那么失望、費解?
民意和“官意”為何差距這么大?罔顧民意的“個稅起征點暫時不會調整”,顯然不是一個“用腳決策”的結果。作為政策的制定部門或主管部門,如果沒有充分的調查研究,沒有最大限度地傾聽民聲,一切結論式的表態和答復,都是不負責、不妥當的。不知道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表態之前,他本人及相關部門有沒有去真實而零距離地體察民意、了解民情?也不知道有多少民眾是支持“暫不調”的?事實上,在個稅起征點這一問題上,民意的沸騰和部門的冷漠,已經形成極其鮮明的反差,既然民間呼聲甚高,你這相關部門為何不主動開展大范圍的民意調查、測評、集中民智解決民聲問題?
正如政協委員質疑的那樣,“這樣的大事決定權不應該在一個部委”,在我看來,對于“個稅起征點調整”這一關切民生的大問題,有關部門不妨通過舉行聽證會、論證會,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百姓等來“說三道四”,在認真、虛心傾聽洶涌的民意后再作表態、定論,并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心,解決這一民生焦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