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兩會會期不如先削減歌功頌德
“領導不在的時候,代表們發言挺多,而且講得很深。領導在的時候,很多代表10分鐘的發言,8分鐘用來對報告、對自己歌功頌德。我感覺這樣的氣氛不太好。”3月10日,在廣東代表團分組討論上,中科院院士鐘南山直言代表應該暢所欲言,不要講空話套話,其言詞火力十足,多次收獲全場掌聲。(3月11日《廣州日報》)
鐘南山院士此番“發飆”,是針對有代表因縮短會期而提出“人大會議要保證足夠時間”而言。10分鐘的發言時間看似有限,但用來提出某種問題、闡述個人觀點已然足夠,反之,如果沉溺于歌功頌德之類繁文縟節,再長的發言時間恐怕也不夠用。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成績肯定是當前主流,即使如此,也并不能否定問題的存在。在這一年一度共商國是的大會上,充分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積極履行參政議政的職責,是每一位人大代表的使命所在,而頌揚成績顯然不應該是此行的主要目的。過多地歌功頌德,不僅浪費自己寶貴的發言時間,同時對其他代表的時間和精力也是一種浪費,甚至還會辜負基層選民的殷切期待。
2月12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召開《政府工作報告》基層工作座談會時,曾對基層群眾代表開誠布公地說:“贊揚的話不講,省出時間多講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改進會風,空話套話何以依舊風行不止呢?除卻代表角色意識的偏差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代表們對大會發言準備不足。代表的議案或建議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巨大的心血,需要他們付出不懈的努力。
無論是角色意識偏差,還是前期準備不足,實際都是人大代表參政議政能力的欠缺。如何合理分配這寶貴的10分鐘,其實是一個能否清醒認識自身定位以及怎樣積極履行職責的過程,人大代表要想真正言之有物,就必須深入基層廣納民聲。縮短會議時間,不妨先從削減“歌功頌德”做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