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 “行政院主計處”于3月23日所公布之失業率統計結果,2009年2月臺灣地區失業率飆升至5.75%,失業人數暴增到62.4萬人,創1978年臺灣當局有此項記錄31年以來的新高。
在此波失業風暴的沖擊當中,離島金馬澎地區亦無法幸免于難,其中以澎湖跟馬祖首當其沖。
澎湖縣擁有優美天然環境以及具博弈話題,一直都是觀光業鼎盛的地區,但受冬季氣候問題影響,澎湖觀光業者也只能“做半年吃整年”。而此波金融風暴來得既快且深,造成大部分臺灣本島旅客削減旅游支出,連帶使澎湖觀光業受到極大影響。加上離島一直存在人口外流問題,更讓澎湖縣政府頭痛,根據“主計處”統計結果來看,澎湖縣去年下半年失業率即已突破4.5%。
而馬祖縣,近年來也是以觀光作為商業經濟重要范疇的地區,但因其天然地貌與區位條件均不夠優異,在旅游人數上遠不及澎湖與金門。據了解,其失業人口比例之高更甚于澎湖,不過,由于馬祖常年居住人口略逾萬人,統計失業率已無太大意義。
金門縣,由于各方面的條件相對優渥加上工商業程度不深,在這波金融風暴沖擊中受影響較輕。金門縣自1992年終止“戰地政務”以來,觀光業蓬勃發展,在“大三通”后,每月過往金門的人數更高達15萬人,雖然大部分只是過境客,不過,藉由過境旅客的觀光導覽、旅游服務、飯店住宿的簡易型消費,也從中連帶讓相關從業人員使用人力高達近千人。
此外,金門的 “金母雞”——— 金門酒廠,近年來,業績迭創新高,聘用員工高達上千人,金門縣政府也有效運用金酒公司提撥的盈余大批雇用失業人口(短期就業方案),情況較馬祖、澎湖來得樂觀些。根據金門縣政府的統計,2008年金門縣全年度失業率已控制在2.6%。
多年以來離島就業問題一直都是離島青年的夢魘。一般情況,離島青年都會到臺灣本島讀大學,然后在臺灣本島找個合適的工作,當然也有返鄉的,或考公務員,或自立門戶創業,但公務員不易考,創業也不簡單,而當地又沒有什么大型企業,找工也難,很多人到最后又不得不選擇離開金門。
綜觀離島地區失業與就業問題,不難發現這跟經濟規模與人口結構不正常有著莫大的關系,要改善這樣的情況除了透過臺當局的經費改善產業結構外,各縣政府的運作功能也相當重要。(金門媒體人 王中圣)
- 2009-03-27劉兆玄稱臺灣三月失業率將緩和
- 2009-03-24金門人2012年可望喝到福建晉江水
- 2009-03-23臺灣2月失業率5.75% 失業人數逾60萬
- 2009-03-13“海上看金門”何去何從
- 2009-03-05臺灣失業勞工有望每人獲5萬元職訓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