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611萬人的歷史新高。近日,教育部發布消息稱,截至7月1日統計,已有415萬高校畢業生落實去向,與去年同期相比就業人數增加4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漫漫求職路,一把辛酸淚”。與流傳在網上的跌宕起伏的六萬字求職日記相比,68%的就業率顯得有些冰冷。不過,這并沒打消網友的點擊熱情。“基本穩定的就業局勢”沒給教育部門帶來掌聲,帶來的反而是板磚口水、質疑責問。在“畢業即失業”、“就業難”的現實境遇下,剛經歷過“民族成分造假”風波的教育部門,公布的冷冰冰硬邦邦的就業率,確實很難得到人們的信任。更何況,與民眾的感受實在相去甚遠。
按照通俗理解,畢業生就業意味著有工作崗位、有薪水、能夠自食其力。然而,教育部卻在統計中偷換概念,以“落實去向”取代“就業”,把考研保研、出國留學、當兵入伍的大學生全部算做就業。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總量就達47萬多人,征兵報名人數達12萬人。這樣其實有一部分是延緩就業。如今,只要鼓勵學生考研、入伍、出國,就可以換取漂亮的“就業率”,這就是就業版的自欺欺人。
更重要的,一些學校老師為了就業率,不管學生是否找到工作,只要蓋章的就業協議書。不簽就業協議,就不準參加畢業答辯,不發放畢業證。許多走投無路的學生,只好找親戚走關系,簽個協議書掛靠某個單位,然后自謀生路。不知,落實去向的415萬畢業生中,有多少人為了母校的就業率,簽訂了虛假協議。
“就業率”就是一個經濟概念,是衡量社會經濟波動的溫度計。把“就業率”作為高校水平的考核準則,只會加劇高校老師的壓力,反過來損害“就業率”的準確性。而今,不能展現大學教育精髓的就業率,既沒有呈現真實的就業現狀,也沒有多大的社會可信度。于此看來,68%的就業率數據,不要也罷。
![]() ![]() |
- 2009-07-08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已達68% 同比基本持平
- 2009-07-01大學生就業率70%說明了什么
- 2009-06-22法學畢業生就業率倒數第二 為何越走越窄?
- 2009-06-16人保部:力爭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8%
- 2009-06-11中介機構稱2008屆大學生就業率達86%
- 2009-06-10教育部08年就業統計:地礦油專業就業率超95%
- 2009-06-04廣東教育廳長:大學生就業率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 2009-06-03閩臺高職院校攜手培養人才 就業率高達90%
- 2009-04-2908年我國中職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5.77%
- 2009-04-28福建省對就業率低于五成的專業將停止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