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濟南日報》7日報道,山鋼與日鋼之間持續了近一年之久的并購大戲終于塵埃落定。6日,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與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日照簽訂資產重組與合作協議,這標志著經歷了一波三折之后,山鋼終于如愿重組日鋼。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重組本來是件平常的事情 ,但山鋼重組日鋼卻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個中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身份,一個是巨額虧損的國企(山鋼)、一個是贏利良好的民企(日鋼)。山鋼得以重組日鋼這一在市場經濟成熟環境中看來離奇的事情,反映了中國當下對市場主體經營行為行政干預仍然過大,民企命運仍然處于難以把握的生存環境中。
曾以“日照速度”聞名的日照鋼鐵,即使在經濟危機中仍能逆勢上揚,進入全國前十大鋼鐵公司之列,上半年的利潤在20億至30億元之間。而山東鋼鐵在去年整合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萊蕪鋼鐵有限公司之后,上半年共虧損12.85億元。山東鋼鐵現有的攤子還沒理順,現在又看上業績亮麗的日鋼,日鋼雖然從一開始就想盡辦法避免被重組的命運,但最終仍難拒絕由政府主導的這一行動。
雖然說山鋼與日鋼簽約,一個理論上的企業巨頭由此誕生,但是如果像此前鞍鋼、本鋼在政府意志主導下重組,成為多年組而不合的夾生飯,降低市場整體效率,這樣的重組意義何在?更重要的是,這起典型的民企國有化案例將會給民營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心理沖擊。是不是民營企業做好了就要被國有企業拿過去,更悲觀的想法,是不是一場新的民企改造運動即將來臨。這的擔憂,我們不可輕視 。
盡管民企早就在我國經濟體制中獲得合法地位,但民企仍然處于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中,對自身的前途缺乏足夠的信心。突出表現于對民營企業的財產權保護在法律上依然存有模糊地帶,令企業家對未來無所適從。比如因產權憂慮,有的民企做大后往往向外資出售或投靠國企,以尋求個人財富的兌現和財產安全,還有的甚至轉移資產于國外,再借離岸公司回國投資。
而國家政策對待民企也是游離不定。多年前,我國確立了“國退民進”的市場體制改革大政方針,即國有資本從競爭性領域退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應當說“國退民進”找到了經濟發展的鑰匙,但是近年來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出現“國進民退”現象,民企受到一定程度壓制。類如山東鋼鐵“國進民退”的新聞不斷傳來,即使是房地產、食品、輕紡這樣的行業,也有發生。如今,民企不僅沒有發展壯大,反而處于衰落之中,新出爐的2009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前35名無一民營企業,而且民企最高排名比去年還下滑了14個位次,與此同時,國有壟斷企業的實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進一步增強。
古人云:有恒產者有恒心。生存在不確定狀態下的民營企業很難有長期發展造就百年企業的規劃, 而往往在企業發展戰略上表現出短期化、打游擊的傾向,熱衷于短期行為以及在資本市場炒作賺取快錢。這種情形顯然會抑制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難以產生世界級的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以及靠市場競爭形成的世界級企業。
沒有世界級的企業家和企業,正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傷痛。我們知道,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的發達與否最終取決于民營企業的活力。事實表明,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往往是民企和民資發達的地區。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從長遠看,主要取決于民企、民資的發展壯大。因此,當務之急,是要給民企的未來注入牢靠的可預期的信心。(李建華)
(責編:李艷)
![]() ![]() |
- 2009-09-05吉利娶不起姨太太沃爾沃
- 2009-07-21斷買:中國鋼鐵業反擊力拓下一招
- 2009-07-17鋼鐵業泄密危及國防安全 中國成境外間諜冒險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