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師提問
大多數人永遠是沉默的
提問四:胡老師,我是您博客的忠實讀者,我是一個律師。我做案子的中間,或者看網絡事件的時候,有兩個案件有很多的討論。一個是許霆案,第二是成都的交通肇事案。這兩個案子我都寫了文章,我認為許霆構成盜竊罪,結果我受到了巨大的攻擊。我在想,這樣的案子出現在網絡上面,這么多人表達的其實與法律沒有任何關系。最后還影響了判決結果。作為一個法律人來看,這樣的公共討論,我覺得是左右了法院的判決。不懂法的人實在太多了。我想聽聽胡老師的建議和看法。
胡泳:你提了一個古老的問題,從張金柱開始就有,就是媒體監督會不會影響司法公正。包括深圳機場女工梁麗的事件。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我和何兵老師剛剛接受《時代周報》的采訪,叫《輿論監督和司法獨立并不天然矛盾》。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在那個采訪里面都體現了。你可以到我的博客里面看一下。
提問五:你剛才說到網絡在中國的普及率也是有限的,那么,請問,網絡民意能否代表真正的民意?另外您剛才說自戀是這個時代的癥狀,這是否是值得商榷的?是否是精英分子的一個自以為是的洞見呢?
胡泳:有可能。當然我說自戀是這個時代的癥狀,不是從一個實證的方法,是從人文的角度講的。不過,在美國有一個研究,青少年里面,通過一系列的指標分析青少年的自戀傾向,這么多年是否在增加?這個是有很明確的實證研究的支持。在中國,你說的很正確,如果我們定義中國人是否自戀,這需要實證,尤其重要的是需要對青少年的實證,而我本人沒有做這樣的實證,因此,這個說法是一個人文角度的判斷。
第二,網民是不是代表中國的民意?其實我要講的第二部分的討論中有,但是因為時間問題沒有展開。我的觀點是網民也不能代表中國的民意。你用網民代表中國民意,有點像用城市里比較富裕的小區代表城市。但是,也不能說因為網絡民意不是完全精確的中國民意的反應,而說網絡民意是不重要的。王小波說“沉默的大多數”,大多數人永遠是沉默的,少數人的喧嘩力量以及他們喧嘩的聲音絕不可忽視。你從網絡上可以看到絕大多數是潛水員,發言的人永遠是極少數。
- 2009-04-19試論網絡時代的校園版權保護
- 2009-02-05網絡時代話春節
- 2008-12-08網絡時代的民意表達
- 2008-12-03山寨春晚,網絡時代的“堂吉訶德”
- 2008-07-11“人多力量大”與網絡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