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慌到民工荒:缺的不是工,是信任
近日,媒體報道了福建經濟回暖,節后缺工或超20萬。民工荒的老大難問題再次被搬上熱議臺面。該報稱,勞動部門分析缺工原因主要在于訂單增加、勞工輸出減少,勞工待遇低。(2010年1月19日第一財經日報)
除了閩三角,作為“來料加工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地區因受金融危機影響,或倒閉或裁員,一股“開源節流”之勢造就了“民工慌”,數以萬計的農民工猶如噩夢般紛紛砸了飯碗。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復蘇,,紛至沓來的訂單又讓企業遭遇了“招工難”。從“民工慌”到“民工荒”這“冰火兩重天”的背后并不是簡單的訂單增加、勞工減少和待遇低所能解釋的。筆者以為,民工慌到民工荒是一種過河拆橋的必然結果,企業用工和民工就業之間的市場需求鏈條從來沒有斷裂過,他們缺的不是工,是信任。
前幾天,筆者參加了溫州泉州商會的新春團拜會,飯桌上不少企業界朋友也紛紛傾吐了用工難的尷尬。一方面企業主為開源節流應對危機紛紛裁員降薪以求生存,另一方面,剛丟了飯碗提前返鄉的民工擔心返回就業所得可能還不夠往返家鄉的車費,此外還要擔心企業是否會拖欠工資。于是危機尾聲后的招工橄欖枝變成了擺在民工面前的嗟來之食。顯然,企業的用工需求和民工的就業需求從未終止過,然而兩者卻因企業曾經的“背信棄義”而變成“執盞隔簾相望冷”。
用工從來就不是階段性需求,人才也并非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電動玩具。市場規律作用下,誰也不可能長久的做起“皇帝的女兒”,永遠不愁嫁。民工也有選擇和判斷的機會和權利,所謂“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并非耍大牌意氣用事,而是源自于對企業用工理念的另一種詮釋。
相關新聞
- 2009-12-10反恐演習不宜以討薪民工為對象
- 2009-12-23“民意表決”攆民工下車是“多數人的暴政”
- 2009-12-06民工征集討薪良方是對老賴“良心”的鞭撻
- 2009-11-09民工中公選“副科”意義有多大
- 2009-09-27“民工荒”
- 2009-09-23如此民工荒 真是好現象
- 2009-09-22“民工荒”究竟是誰造成的?
- 2009-09-18開胸驗肺民工慘勝的非常維權悲劇
- 2009-09-11“民工荒”的背后是企業的短視
- 2009-09-10如果依舊把農民工當成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廉價勞動力,“民工荒”還會荒下去。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