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城鄉結合部成為“不管部”
城鄉結合部之所以成為“不管部”,乃至造成混亂局面,根本原因是城市規劃并沒有將流動人口居住問題納入到范疇內,城鄉接合部區域規劃長期存在著不統一和不確定的問題,其建設和發展處于無序狀態和短期行為。同時,城市管理沒有延伸到城鄉結合部,而城郊農村村委會管理能力有限,他們只能管自己的村民,對數量巨大的流動人口無法管理。
對于解決城鄉結合部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一些專家提出了有益的建議。諸如,通過科學的規劃,走出城鄉接合部城鎮化發展的獨特道路,避免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城鎮化進程中出現嚴重的“貧民窟”現象在我國被復制;在城鄉接合部地區探索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改革模式,允許農村在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建設流動人口住宅,或通過挖潛改造舊鎮區、進行遷村并點,解決小城鎮建設用地問題;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向流動人口集中居住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延伸,改善城鄉接合部的小城鎮流動人口集聚區的居住、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發揮城鄉接合部在推進城鎮化發展、低成本吸引流動人口就業和定居的功能,穩妥有序地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實現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轉化;積極推進流動人口待遇市民化,使在就業、教育、住房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享有和具有本地戶籍的市民平等的待遇。這些,無疑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城市研究探討。
根據我國現代化進程的總體要求,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75%。盡管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城市化率已由1982年的21.1%達到2009年的46%,但仍不及世界的平均50%,距發達國家80%的差距更大。要穩步實現城市化目標,我國目前1.8億流動人口將是有序、漸進地轉入城鎮居民的主要群體。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蝸居于城鄉結合部的流動人口管理和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態,應當引起各級政府的足夠重視。
相關新聞
- 2009-10-26城鄉結合部,廈門能否“亮劍”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