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零差價
為切斷賣藥和醫生處方行為之間的利益鏈,政府采取了更為嚴厲的管制措施:零差率政策。
對此,醫院的第一種措施就是抬高藥品中標價,按此價格采購、按此價格銷售,然后以返利和回扣形式暗箱獲得賣藥收益,是謂“零差價”!還有就是醫務人員在衛生院門口開辦藥店,誘導患者到自家藥店買藥。另一種就是減少口服藥使用量,盡可能誘導患者打吊瓶,盡管藥品實行了零差價,但是吊瓶費、觀察費和打吊瓶的耗材是盈利的,本來吃三四十元錢的口服藥能夠治好的疾病,患者現在卻要花一二百元錢打吊瓶。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11、禁止“二次議價”
為維護政府集中招標采購的嚴肅性,相關政府部門明確規定,政府集中招標后,公立醫療機構必須按照中標價采購藥品,禁止地方行政部門和公立醫院“二次議價”。
一個不得不指出的事實是,省級集中招標提高了制藥企業的價格維持能力,即單個藥品供貨商維持藥品高價的能力,也提高了藥企形成“價格聯盟”的能力,即多個藥品供貨商共同維持藥品高價的能力。禁止“二次議價”進一步提高了制藥企業的這一能力。
這樣的政策事實上是政府利用其壟斷性行政強制權將公立醫院在藥品零售市場上的壟斷地位部分讓渡給藥品供應商,這種壟斷供應權會形成壟斷租金。房地產用地招標的例子可以非常直觀地說明這一點,政府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拍賣一塊黃金地段的土地,出價最高的開發商獲得了該地,從而獲得了該地商品房的壟斷供應權,但是這種壟斷權帶來的壟斷租金并沒有歸該開發商所有,而是大部分以土地拍賣款的形式流入到政府手中。
12、單一貨源承諾
十年藥品政府集中招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招標。因為它事實上只確定采購價格,不確定采購數量,中標藥品僅僅是獲得了進入招標地區公立醫院的資格,公立醫院會不會采購、采購多少,還需要醫藥企業進行營銷和公關。
有人提出引入“單一貨源承諾”制度,即一品一規一廠,一種藥品的品規只中標一家藥品生產企業,且該企業獨家供應全省或某劃定區域內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以確保中標企業獲得指定區域內全部市場份額,確保每個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該藥品有且只有一家企業供應。
然而,這樣的招標就變成真正的招標了嗎?首先,政府剝奪醫院這一藥品采購方和買單方的招標決策權,卻又期望醫院執行招標結果,純屬一廂情愿。其次,用什么藥、用多少量只能由醫生說了算,院長也干涉不了,何況政府官員?
如果藥品的中標價使得醫療機構已經沒有獲利空間,醫療機構的采購量會大幅度下降甚至不采購的,畢竟絕大多數藥品是存在替代品的。損害患者利益能夠帶來經濟收益,醫生可能會干,損害患者利益得不到任何好處,醫生怎么會干?
因此,單一貨源承諾制度的推行不會實質性降低藥價,它會進一步消滅一批低價藥。
- 2010-09-153萬元醫藥費是殺死廖珍平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