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本事把一部廣告片拍成熱門電影?答案是,變形金剛。
雖然遲來了大半個月,《變形金剛3》依然勁頭十足,短短幾日內在中國內地席卷近4億元票房。而在全球市場,這部電影總票房目前已超8億美元,創下該系列電影的票房新高。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許多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并不高。在豆瓣上,網友對這部電影的評分是7.2,低于前兩部。在Mtime時光網,網友給這部電影打出了8.6分。可再看影評,大部分文章想必是作者一邊罵罵咧咧一邊狂敲鍵盤打出來的。而變3被影迷集中攻擊的地方是,導演過于重特效輕情節,以及各種廣告滿天飛。
確實如此。許多人想必都是這樣,身臨其境時很容易為其中激烈的打斗場景而熱血沸騰。可當走出影院,卻似乎又什么都不記得。這就像帶進影院的那一桶爆米花,嚼著有味道,吃進去了啥都沒有。
場面恢弘,情節簡單。這似乎已成了好萊塢大片通病,或者慣例。但故事情節單薄,可能并非敗筆,而是有意為之。畢竟,耗資如此巨大的一部電影,找幾個金牌編劇,大概不是什么難事。何況從畫面制作看,變3確實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地步。就這個方面來講,國產影片和好萊塢的差距可能不止10年。
既然思想性并非變3長處,而技術部分國內電影又難以企及。變3能給國內電影帶來哪些啟示呢?這部影片徹底的消費主義以及無所不能的圈錢術,或許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這部電影從頭到腳都是為了迎合消費者口味,而做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圈錢。
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部汽車廣告片。它把目標對準了青少年這個潛在消費群體。試想,那些看著《變形金剛》系列動畫電影、玩著變形金剛玩具長大的孩子們,以后誰不想擁有其中一部汽車?影片中,各類產品廣告也無處不見。這次,聯想、伊利、TCL、美特斯邦威等中國品牌也植入了電影。但這還不是《變形金剛》的全部吸金大法,品牌授權等產品延伸戰略勢必也讓這部影片狠狠撈了一把。
關鍵是,一部圈起錢來如此喪心病狂的電影,為何還能夠吸引全球范圍的狂歡與消費?換句話說,變3在明目張膽地從影迷口袋中掏錢的同時,一定也給了影迷值回票價的東西。僅就國內市場而言,這恐怕不是簡單的“崇洋心理”所能解釋的。其中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這部電影硬植入或軟插入了什么廣告,它畢竟真真正正地給了觀眾2個半小時的豪華視聽享受。
商業電影也有商業電影的底線,這大概是變3值得國產電影學習的地方。相形之下,國產電影總在勢利媚俗和曲高和寡兩個極端徘徊。有的國產商業電影渾身上下除了銅臭味還是銅臭味,而有的藝術片卻以思想的名義藐視公眾,其結果只能是賺了錢卻挨罵,或兩頭都不討好。
有影迷說,變3的主要劇情進展大致是這樣:扯淡;放大妞兒出來賣肉;廣告;打;扯淡;放大妞兒出來賣肉;廣告;打……這似乎說得一點也沒錯。但別忘了,扯淡也有扯淡的藝術。這才是變3圈錢術得逞的秘訣。
- 2009-12-11“變形金剛”式的聽證會不搞也罷
- 2009-07-15觀《變形金剛2》善待國產大片
- 2009-06-27《變形金剛2》,打到讓人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