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在講課中談及敏感的間諜案,視頻被有人放到了YouTube上,引起世界媒體的大量關注。但仔細看金一南舉的那些案例,沒有一件是真正的秘密,只不過中國媒體過去沒報道,或者報道的“口徑”,跟金一南所說的不太一致。
哪個國家不出間諜案?哪個國家的官員從來沒有中外國間諜“美人計”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公務人員隊伍龐大,薪水普遍不高,這些年又是理想信念受市場經濟沖擊最厲害的時候。而中國恰恰又是境外情報機構最感興趣的地方,中國的快速發展,把一大堆懸念放在各國情報分析的案臺上。中國如果不出一些間諜案,那才是奇怪的。
真正的怪,中國很多人都認為間諜案是“敏感的”,官方尤其不愿意提“間諜”二字,哪個單位一旦出個間諜,比出個貪官“更加見不得人”,所以,個別涉間諜案的高官,是以“腐敗罪”的名義關進監獄的。當然這指的是公開報道,并非他們在法庭上獲得的實際罪名真的就是腐敗罪。
中國應當讓間諜罪去神秘化,案件的細節可以保密,但某個人、特別是某個官員犯了間諜罪,應公之于眾。世界很多國家都是這么做的,這樣的公布沒有損害那些國家的安全利益。有人擔心這種公布會損害中國與涉案國家的外交關系,因此如有必要可以隱去涉案國家的國名。但在很多時候,這種擔心也是多余的,因為不斷有西方國家高調公布抓了中國間諜,國際關系對間諜案的承受力,看來大大高于我們對它的想象。
我們同情金一南先生因視頻被上傳到網上所面臨的尷尬,做這件事的人應當受到譴責。在互聯網時代,對他人名譽負責任的公德,被網上社會普遍遵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國家利益受到普遍、自覺的維護同樣很難。維基解密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它代表的對信息處理“不負責任”的傾向,是互聯網時代擋不住的趨勢。
但國家必須有一些秘密要保守住,為此保密的措施要更嚴厲,保密的范圍則應縮小。當前的問題是,我們習慣性地把很多不是秘密的事情也當成了秘密,真秘密假秘密混在了一起,真秘密在重視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稀釋”。社會上的感覺是,到處都是秘密,但很多真正的秘密卻不斷有人在傳,有些還傳得挺準。
我們不認為金一南教授“泄密了”,他說的那些話,講的那些例子,在中國的很多“內部小講壇”上都能聽到,在一些聚會中,這樣的故事就更不新鮮了。想想看,能在講壇上說的東西,能是真正的秘密嗎?只不過這個視頻放到互聯網上,一些話通過一位現役將軍說出來,挺新奇的。
中國應不斷提升信息公開的尺度,朝著“透明的中國”前進。以往我們的很多尷尬都與信息公開不足有關,回過頭去看,這些尷尬很可能就是中國在這個方向上艱難前行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