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蘇之戰”是一場什么樣的競爭?
www.hxt111.com?2012-08-16 08:54? 張天潘?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更多觀點: 8月15日上午九時,一場“有預謀”的“戰斗”正式拉響。說它是蓄謀的,是因為8月14日微博上京東商城與蘇寧易購兩家電商高層火爆的言論,相互比拼一定比對方價格更低。隨后,戰爭擴大化,國美、當當積極卷入價格戰,一淘網等搜索平臺,也趁勢來了一手。總體觀之,多家電商在微博上,極盡娛樂之能。由此,一場價格戰,點燃了一場電商嘉年華的焰火。 當然,這樣一場嘉年華,必然少不了圍觀者與消費者的眾說紛紜。從媒體反應來看,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惡性或不理性的競爭,并因此為中國制造業和民族工業的未來而憂心忡忡。其實,我覺得事情沒有這么嚴重。從定義上講,惡性競爭是指公司運用遠低于行業平均價格甚至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或使用非商業不正當手段來獲取市場份額的競爭方式,比如尋求權力介入、以次充好、栽贓陷害等,像曾經360與騰訊上演的“3Q”大戰。從這次價格戰中,我們并沒有看到以上這些事情的發生,頂多也就如劉強東所說的“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至于非商業不正當手段,目前沒有跡象。如果在正常的商業運作范圍內且不違反相關法律的情況下,是不能簡單地斥責為惡性競爭的,除非有明確的證據顯示背后還有動作。 當然,這場價格戰,有很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應該明確的是,價格戰是最低層次的競爭,這點毋庸置疑,就如同戰場上赤膊上陣。赤膊上陣,就是沒有技術含量的燒錢競爭,比的是誰的家底厚。從這一點來看,這場價格戰,雖然算不上是惡性競爭,但也可以視為劣質競爭。 在市場營銷中,永遠存在競爭,只要有競爭,就會形成優質競爭與劣質競爭兩種形式:優質競爭比的是誰更能深刻了解客戶,誰對客戶需要的洞察更深刻,誰的產品做得好、服務做得好、品牌做得好;劣質競爭比的是誰能提供更大的促銷力度,誰能提供更多的折讓,誰能以各種海市蜃樓式的許諾忽悠客戶。這種劣質競爭,無疑是商業進程的倒退。 更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到了如今,家電銷售行業的大佬們,依然只能運用這種劣質競爭手段呢?難道真如劉強東在微博上公開所說,是有人頻頻在背后使陰招,甚至動用個別地方政府關系來整他們,所以他“要用陽毒來打擊對方的陰毒”。如果真是這樣,這場劣質競爭的背后,還有著水更深的惡性競爭——— 這才令人感覺最悲哀。 當然就這次價格戰本身來說,作為消費者,這更是一次普及商業知識的大好機會。這場價格戰,主要進行的是大家電的促銷,而大家電往往都是耐用品,誰會因為價格便宜,就多買一臺冰箱放家里?所以從本質上講,這場價格戰,象征意義大過于實際。還有網友們的各路消息,讓我們意識到,不要聽說有便宜可占就以為是好事,還要看到便宜背后的陷阱與幻象。對消費者來說,時刻擦亮眼,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被蠅頭小利沖昏了頭腦。 可以想見,這一次價格戰,表面看起來是一種自殘行為,其實卻從里到外透著商人特有的精明氣息,這些商人沒傻到真要進行自殺式的價格戰。我甚至懷疑,這僅僅是一場作秀而已,雙方哪怕沒有事先協商好,但至少在過程中都相互心領神會,不管在此之前有何恩怨,但在這一天,他們默契地像一對并肩戰斗的戰友,而消費者才是他們的對手與目標。 不過,既然是嘉年華,這里不得不說的是,我們期望有關部門不要再重蹈覆轍,進行插手、約談等,在可控的范圍內,一定要尊重市場與市場上商人的合理合法行為,這才是市場經濟。如果非要介入的話,就請相關部門還原這場價格戰何以如此激烈發生的真正原因吧。 □特約評論員 張天潘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6]京蘇價格戰:一場尚待觀察的網絡營銷
- [ 08-16]“京蘇價格戰”洗了什么牌
- [ 08-16]價格戰,就這么野蠻而又美好
- [ 08-15]新華視點:電商慘烈“價格戰” 誰為瘋狂買單?
- [ 10-30]樓市是否會出現一輪激烈的價格戰
- [ 10-18]萬科回應:王石從未說過要繼續降價 不搞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