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不能“擺會”
www.hxt111.com?2012-11-26 07:54? 易國祥?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有一個最高層工作座談會議,主持人打破常規,不落俗套,讓與會者坐立不安,有人說“再也不能照本宣科了”。這其實是說,今后開會不能“擺會”了。 這就是李克強同志主持召開的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會上,湖南省的同志介紹了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情況,發言不到兩分鐘,李克強便插話打斷。后面,李副總理對其他發言者打破砂鍋式的追問,又深又準、環環相扣,令有些人猝不及防。從他插話中得知,與會者的匯報稿他會前已經看過,不需要在會上重復。 會議有兩種,一種是程式化的,一種是開放式的。“插話”、“追問”,不提倡念稿子,這是許多程式化的會議少見的元素,但作為本應該是開放式的座談會,又是必須的元素。我們往往把兩種會議混為一談,座談討論式的會議,也要預設思維路徑和會議結論,“即興發言”也要秘書準備講稿。有些會議材料事先準備是必要的,但不等于與會者會上再不動腦筋,并不等于不能突破準備的邊界。 在老百姓眼中,當下會議的開放性與生動性,層級越高似乎就越缺乏。這固然與官場層級觀念有關,但與有些領導追求會議表面效果,不求實效更有關。久而久之,有些基層領導也不自覺地上行下效,動不動文牘主義,會前“精心準備”,會上“行云流水”,會后“萬事大吉”。 即使是有些程式性很強的會議,也不是不需要人們開動腦筋,不歡迎人們暢所欲言,而是需要安排會前醞釀與會后討論。那樣的會議更多是一種宣示意義。如果會議不分層級、不分內容、不分對象,一律按“好聽”或“好看”要求來“擺會”,那就不是“做事”而是“演戲”。真正的座談會交流會,不僅要有領導“插話”和“追問”,更應該有回答、有分歧和爭論,最后有結論促進工作。 李克強同志“在會前就把材料看過”,很多領導干部在此應該受到觸動。會議上說得較多的一句話是“領導是關鍵”,這話用在改變“會風”上,仍然可行。因為改變會風或者文風的文件規定多如牛毛,可是效果甚微。但愿李克強同志主持會議的良好會風能夠乘十八大東風,吹遍官場和會場。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3]“生乳新國標會議紀要”何懼公開
- [ 08-02]人大會議網絡直播是個好東西
- [ 07-09]美國教育理念實質是古田會議精神的翻版
- [ 02-01]精簡一下有關精簡的《規定》
- [ 01-09]政協委員為何不能提“敏感問題”
- [ 12-15]中產階層“量變”,橄欖社會“質變”
- [ 12-02]還有多少“會議紀念表”在玩“潛伏”
- [ 09-20]會議紀要“商請”法院是權力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