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處醫患矛盾法律和保險當雙輪驅動
www.hxt111.com?2012-12-14 10:52? 徐 娟?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從安徽到天津,一個月內發生了兩起“殺醫案”,而這距哈醫大醫務人員被刺、1死3傷的那起慘案,只有不到8個月的時間。這讓讀臨床醫學專業大二的靳同學心里很陰郁。同學間聊天時,他們常常自嘲“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我們只能做到自己的最好。有時候想想挺不值的,醫學生學的比別人多,花的時間比別人長,忽然間就死了。”(12月13日《中國青年報》) 正如一些醫學專家所言,醫生和患者應該是一個戰壕的戰友,相互尊敬、平等相待,在這場戰爭中,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從醫患關系走到刀刃相見,無疑是一個雙輸的結果。我國著名解剖學專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彭裕文說,“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冒險是醫生最優秀的品質,如果不敢冒險,最后吃苦的還是病人”,這樣的解讀可謂入木三分。頻發的“殺醫案”,殺的不是一個二個醫生,扼殺的是醫生最優秀的品質,反過來又會進而加劇醫患關系的緊張。 不斷爆發的血案令人觸目驚心,尤其讓人憂慮的是,血案可能加劇醫患雙方的情緒性對立,更難冷靜和理性地思考矛盾的化解之道,而是南轅北轍,走向一條歧路,就像公眾已經看到的,諸如派警察駐守醫院、患者進醫院過數道安檢、保安“人盯人”防衛等,這些權宜之計也成了一些地方“為醫務人員創造良好執業環境”的經驗之談。 讓患者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是醫學的最大價值取向。圍繞這個價值取向,來談醫生“最優秀品質”的培育和合法權益的保護,才顯得更有意義。在醫患二者之間無法自行調和矛盾的當下,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力量介入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就是法律的兜底和保險的救濟。 一方面,參照當今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對醫生這種職業賦予一定程度的刑事和民事方面的豁免。目前,我國這方面的規定都散見于一些行政規章之中,難以為公眾所了解,更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效力。立法機關應盡快從法律層面出臺醫事豁免的相關法規,給醫生創造寬松的執業環境。這樣做,無疑將使醫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另一方面,通過完善保險制度,為醫生職業風險買單。在美國,執業醫生都必須強制購買職業風險保險,一旦發生醫療事故,醫生個人不承擔經濟賠付責任,患者直接向保險公司領取經濟索賠。目前,我國還沒有實行醫生職業風險保險。筆者認為,建立這項保險制度,不僅可以相對客觀、公正、公開地處理醫療糾紛,而且可以有效保護患者利益,最大限度使患者得到賠償,避免醫生為了自我保護而選擇對患者不利的行為。同時,還有利于醫院和醫生主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在國外,醫生每出一次錯,保險公司就會相應提高其醫療職業保險費用。那些屢屢出錯者,必將自動將被驅出醫生隊伍。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0]不讓子女從醫,再敲醫患關系警鐘
- [ 11-01]虐童后遺癥下,警惕師生關系重蹈醫患覆轍
- [ 10-17]醫患關系不能淪為利益博弈關系
- [ 09-26]“誠信”是醫患關系中的“最安全距離”
- [ 09-11]人命不抵手術刀,和諧醫患傷不起
- [ 09-05]醫患矛盾不是暴力傷害的理由
- [ 08-31]醫患糾紛“有理”也不要“鬧”
- [ 08-20]信任危機下,醫患相煎何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