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局長”被免職,反思須繼續
www.hxt111.com?2013-04-07 15:10? 葉祝頤?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4月5日下午,河北滄縣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免去鄧連軍環保局黨組書記職務,建議免去其環保局局長職務,提交縣人大常委會。此前,鄧連軍針對滄縣張官屯鄉小朱莊村紅色井水事件,用“水煮紅小豆”來解釋,引發專家、網民炮轟。 面對轄區出現紅井水的環境污染實際,環保局長不僅不反思問題,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反而用“水煮紅小豆”來解釋紅井水現象,聲稱“紅井水”未必不達標。此舉引發專家、網民炮轟并不難理解。激起輿論公憤的“紅豆局長”被免職,那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但是,換個角度講,當地出現紅井水現象,僅僅是環保局長的責任嗎?如果不理順環保機制,不轉變發展觀,即便拿掉一個“睜眼說瞎話”的環保局長,當地恐怕也難以走出環保困境。 事實上,不僅是河北滄縣,執法疲軟幾乎是環保部門的通病!比如郴州血鉛事件的教訓就十分深刻。從郴州市環保局的工作記錄來看,從建廠到生產,環保部門對重污染冶煉企業的干預一直沒有停止過,并先后10次發文責令停產。但是,環保局的十道“令牌”都沒能關閉污染企業,直到爆發“血鉛超標”事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在湖南省政府直接干預下,郴州市環保局才關閉了污染企業。再比如,安徽懷寧高河鎮污染電瓶廠無視環保局停產通知,一直偷偷生產,直至釀成重大血鉛中毒事件。 很多環境污染企業,特別是政府重點保護的利稅大戶,環保部門是“無能為力”的。如果環保部門地位不獨立,人財物配備都受制于當地政府,環保部門沒有強制執行權,環保部門有心站回正義立場,也未必能撼動污染企業,治好“紅井水”。 環保部門遭遇執法難是普遍現象。云南陽宗海污染事件也是一例。陽宗海最大排污企業在建廠時根本沒有辦理任何環評手續。群眾投訴不斷,云南省環保局多次點名通報該污染企業,該企業竟被玉溪市政府授予“守信用、重合同”企業稱號,由于有政府護短,企業根本不理會環保部門的警告與整改意見。對此,環保專家痛心疾首,環保部門也無可奈何。江蘇省儀征市幾任環保局長書記都曾舉報轄區污染企業,都無果而終。其他地方的環保局奈何不了污染企業,滄縣環保局長鄧連軍為“紅井水”辯護恐怕也有其“苦衷”。從某種意義上講,鄧連軍可能只是一只“替罪羊”。當地有關部門不過是“丟卒保帥”而已。 種種事實表明,要破解環保執法難題,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單憑環保一個部門的戰斗力遠遠不夠。政府切實轉變環保觀念,提高環保部門執行力,才是問題的關鍵。 環保教訓太多太多。每一次環境污染事件都令人警醒。痛定思痛,地方政府也豈能躺在靠犧牲環境與健康代價換來的GDP政績上沾沾自喜。為何那么多污染事件警醒不了地方政府?我擔心的是,相對于意義被無限夸大的GDP來說,環保監管再重要,也沒有GDP重要。污染問題再嚴重,也沒有GDP上不去嚴重。最近,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不是說“沒有GDP一定不幸福”嗎? 面對“紅井水”污染問題,環保局長無疑要擔責,相關部門免除“紅豆局長”的職務就是擔責的開始。但是如果我們脫離當前的環保現實,單純責備環保局長有失公允。相對于龐大的GDP政績而言,要讓環保問題受到重視,就要提高環保部門地位,改變環保部門受制地方政府的尷尬局面。痛下決心改革政績評價體系,落實環境污染問責機制,扣除官員的污染政績。鏟除拿環境換GDP的現實土壤,遏制住官員制造污染政績的沖動。如果畸形的污染政績觀不改變,如果環保部門權利地位不獨立,執法不給力,即便把所有監管不力、睜眼說瞎話的環保局長都拿下,好多地方仍然走不出環保困境。何況,環保局長免職是真問責,還是應付民意,暫時免職日后復出,還要打個問號。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